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5月12日参加通过津云客户端、北方网直播的“抗疫第一课”主题报告会。
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5月12日在通过津云客户端、北方网直播的“抗疫第一课”主题报告会上如是说。
中医药战“疫”有四大贡献
张伯礼认为,中医的参与,一是及早组织中医队伍,二是及早全程参与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中医治疗的确诊患者达到人,参与率占到91.5%。湖北确诊患者90.6%,都使用了中医药,比例相当高。
贡献之一:集中隔离服用中药。
张伯礼举例,2月初时,隔离的4类人当中,最后确诊患者占到80%,大面积隔离以后给了中药。到2月中旬,这4类人当中确诊率只有30%。到了2月底是10%以下,起到了明显的控制疫情蔓延的作用。
贡献之二:中药进方舱治轻症/普通型患者。
张伯礼说,从2月14号开舱到3月10号休舱,中医方舱一共收治了名患者,除了汤剂以外,还有颗粒剂,同时加上针灸、按摩、贴服、穴位压覆,同时也组织锻炼八段锦、太极拳,全都是中医综合疗法。患者零转重、零复阳,这个成绩让人震惊。后来一共16家方舱普遍用了中药,方舱整体转重率是2%~5%,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20%。重症少,跟前期中医阻断转重,有很大关系。
贡献之三: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患者。
张伯礼表示,重症患者根本吃不了药,主要用中药注射剂。有的患者血氧饱和度偏低,在维持氧疗的同时,中医给他参附汤、生脉饮,往往一两天以后血氧水平达标;有的患者出现炎症风暴,早期足量使用血必净就可以逆转,控制炎性因子的释放,阻止病情恶化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白肺——肺的炎症很多很重,使用抗生素以后,吸收也很慢,这时候加一点热*宁、痰热清,跟抗生素协同作用非常典型,给药一天后炎症就能吸收;还有包括循环衰竭、人机对抗等,很多西医棘手的问题,中药都能很好解决。
贡献之四: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张伯礼认为,康复的问题,海外现在还没想到,后期他们的康复问题也很大,中国现在已经总结出很多的经验来了。
大疫出良药:“三药三方”发挥重大作用
张伯礼历数了这次抗疫贡献突出的“三药三方”。
张伯礼提醒,没有“三药三方”时也不要恐慌,治疗感冒的药都可能有些作用。如连翘败*片、芎菊上清丸、清瘟解*片,这些老药可以抑制冠状病*,减轻症状;如清金止嗽化痰丸、痰热清胶囊、清热感冒颗粒、抗病*口服液,这些都可以抗细胞因子,控制炎症释放;如清瘟解*片、清喉利咽颗粒、六神丸、八宝丹、清金止咳化痰丸都可以抗肺纤维化。
再如宣肺败*颗粒,它是由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千金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4个经典名方化裁,加上组分中药筛选,如虎杖,发现虎杖苷对于抑制冠状病*效果最强,而马鞭草这个药的组分,对于抑制小气道的炎症作用最强,可以让病人不形成痰栓,所以把虎杖、马鞭草作为君药放在这个方子里。
张伯礼表示,麻*在四个节点里有三个有效,虎杖也是三个,马鞭草、甘草是四个点都起作用。网络药理学显示,这个方子可以调控个关键靶标,新冠病*对机体造成伤害,整个过程中个关键靶标,都可以起作用,具有抑制冠状病*活力,缓解细胞因子风暴、多靶点保护的作用。
中国打了一个非常好的上半场
张伯礼说,病*没有种族,疫情也不分国界,在我们自己解决问题以后,我们希望全世界能够共同应对疫情取得胜利。
中国为什么能够短时间内,以比较低的死亡率和重病率控制了疫情?张伯礼认为,首先是价值观——*和*府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同时千方百计救治每一位患者。“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在武汉治疗的患者中有位80岁以上的患者,其中超过百岁的就有7位。
其次是制度优势——全国一盘棋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举国动员、形成合力。中央一声号令,闻风即动、令行禁止。我体会尤深,就是说我自己提出要包中医方舱,上午提出建议,中午被采纳,下午我就拉名单,我要5个省出人,出什么样的人?要多少?3天以后队伍在我面前站着,我要给他们讲话了。第一批医疗队是1月24日去的,是大年三十,将近人的医疗队。医院的建设,有名工人,是从全国各地征调的。3天到位,第5天开工,这种效率、这种速度也只有中国能够做到。医院,一所能收治张床,一所能收治张床位。真是非常震撼,除了中国别的国家做不到。
最后,张伯礼强调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