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肺癌进展报告肺癌早诊断是王道
TUhjnbcbe - 2022/6/18 14:18:00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因癌症死亡者近五分之一是肺癌。基于美国国家肺癌筛查研究(NLST)等的证据,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将肺癌从致命性疾病转变为可治疗疾病的可靠方法。

但是,全球范围肺癌筛查面临种种挑战,如传统的肺癌高危人群定义可能未能囊括所有高危人群、LDCT假阳性率高、胸部成像异常后引发不必要的侵袭性诊断、可能导致过度治疗等等。这要求,肺癌筛查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

我国肺癌仍是第一癌确诊时多为晚期▲▲▲

肺癌仍是给全球带来负担最重的恶性肿瘤之一。据GLOBOCAN估计,年全球新发肺癌约万,占到全部恶性肿瘤的11.4%;死亡病例约万,占因恶性肿瘤死亡的18.0%[1]。

肺癌仍是我国发病率最高肿瘤。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78.7万例,每5例恶性肿瘤患者1例为肺癌[1]。

肺癌也是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基于全球61个国家的预后数据显示,肺癌年龄标化的5年生存率仅为10.0%~20.0%。肺癌的预后较差,但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

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其临床诊断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肺癌5年生存率随着诊断分期的升高而降低,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5.5%,而Ⅳ期仅为5.3%。

但是,我国的肺癌病例发现时以晚期居多。~年,中国ⅢA~Ⅳ期肺癌的占比为64.6%。

肺癌早筛降低死亡率的利器▲▲▲

国内外证据表明,对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LDCT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肺癌,改善预后,降低肺癌死亡率。

美国国家肺癌筛查研究(NLST)[2]始于年,是应用LDCT进行肺癌筛查的里程碑式研究。NLST纳入全美33个研究点的例55~74岁的吸烟者,随机分配至LDCT组和X线胸片组,定期进行肺癌筛查。随访6.5年的结果显示,对高危人群每年1次连续3年的LDCT筛查,可以使肺癌发现率增加13%,死亡率降低20%。

自年NLST研究结果公布以来,其他一些研究/分析也评估了LDCT筛查对肺癌高危人群影响几何。

荷兰-比利时随机肺癌筛查研究(NELSON)[3]再次显示,LDCT筛查有优势。NELSON是一项基于人群的随机对照研究,涉及多名50~75岁的重度吸烟者(≥25岁每天≥15支香烟,或≥30岁每天≥10支香烟;当前吸烟或以前≤10年戒烟的人),其中约84%是男性。将高危人群随机分为LDCT筛查组(0、1、3和5.5年筛查)与对照组(不接受筛查)。截至年12月31日,所有受试者至少完成了10年的随访。

结果显示,男性对CT筛查的平均依从率为90.0%。平均而言,9.2%筛查参与者至少额外接受了1次CT扫描(最初不确定)。可疑结核的总转诊率为2.1%。随访10年,筛查组肺癌的发生率为5.58例/人-年,对照组为4.91例/人-年。肺癌死亡率分别为2.50例/人年和3.30例/人年。与对照组相比,筛查组10年时死于肺癌的累积死亡率降低了24%(95%CI,0.61~0.94;P=0.01)。在女性中,随访10年累积死亡率降低了33%(95%CI,0.38~1.14),在7~9年降低了59%~48%。这项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令人信服,在高危人群中,低剂量CT筛查能显著降低肺癌死亡率。

日前,年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英国肺癌筛查研究(UKLS)[4]结果发布,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有获益又多一项重要支持证据。该项研究表明,仅单次LDCT就能够大幅降低肺癌死亡率,降幅与肺癌筛查领域的几项重要研究结果相似,包括NLST和NELSON。

哪些人肺癌高危需进行筛查?▲▲▲

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肺癌筛查指南对肺癌的高危因素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述,包括:

1.吸烟(包括二手烟);

2.职业性致癌物质暴露(砷、铬、石棉、氡、镍、镉、铍、二氧化硅、柴油废气、煤烟和煤烟尘等);

3.既往恶性肿瘤病史(如肺癌、淋巴瘤、吸烟相关恶性肿瘤,如:膀胱癌及头颈部肿瘤等);

4.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5.肺部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

6.激素替代治疗(女性)。

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将目标人群分为高、中、低危险组,仅高危险组需进行进一步筛查和检测,从而提高检出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高危险组人群又因其风险暴露不同,分为两个不同的亚组,对其分别采取不同的筛查策略。

低危险组:50岁以下;20包/年以下吸烟史。不推荐进行LDCT筛查。

中危险组:50岁或以上;20包/年或以上吸烟史(包括二手烟暴露);无其他高危因素。不推荐进行LDCT筛查。

高危险组:

①55~77岁;30包/年或以上吸烟史;有吸烟史,戒烟时间短于15年。推荐LDCT筛查,且即使首次检查为阴性或者结节大小未达到进一步检查标准,仍然推荐每年LDCT筛查。

②50岁或者以上;20包/年或以上吸烟史;有至少一个高危因素(二手烟除外)。对于此类人群,推荐LDCT筛查。

新的高危人群浮现——非吸烟者LDCT筛查有效吗?▲▲▲

地球人都知道,“老烟枪”是肺癌高危人群。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肺癌发病风险逐渐增加;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肺癌的发病风险逐渐下降。

但是,年~年,医院胸外科团队对上海市闵行地区居民进行LDCT肺癌筛查研究(FUSCC),发现了一类特殊的肺癌高危群体——不吸烟的年轻女性。这颠覆了人们既往对肺癌高危人群的认知(高龄、吸烟、男性)。

为了证实这一情况,研究团队再次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6家医院共名医院员工进行了LDCT筛查[5],再次证实这一新发现。名员工查出肺癌,人为女性,占82.1%。以吸烟习惯区分来看,人为非吸烟者,占93.3%。

该项研究挑战了我们的传统观念,即CT筛查的所谓的“高危”人群——长期吸烟的老年人。肺癌高危人群的传统定义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LDCT筛查对早期发现非吸烟肺癌患者有效吗?

为此,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发表的TALENT研究[6-7]回答了这一问题。这项在中国台湾地区非吸烟人群的LDCT筛查研究结果显示,非吸烟人群开展LDCT筛查可行,非吸烟人群的肺癌风险随一级亲属肺癌人数增加而增加。

该研究于.02~.07招募并随访了1名从不吸烟的参与者。结果显示,1人中,人(50%)有肺癌家族史,人(17.4%)筛查结果为阳性。其中,人(3.3%)接受了肺活检或手术,人(2.6%)被诊断为肺癌。人(2.1%)诊断为浸润性肺癌——除1例外,其余均为腺癌。确诊的患者中,96.5%的人疾病分期为0或Ⅰ期。剩下的81人为良性肺部疾病或其他恶性肿瘤。

鉴于全球从不吸烟者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LDCT筛查能有效检出从不吸烟者的高风险肺癌患者,意义重大。最重要的是,有96.5%的人处于0或I期,这些早期肺癌患者经过手术,甚至不需要辅助化疗就有很高的治愈率,能够挽救更多生命。

查出肺结节如何管理和随访?▲▲▲

肺癌筛查检出结节,未必就是肺癌,需要对结节进行分辨,哪些有癌的可能,哪些是良性病变,然后进一步采取措施。

按照密度,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非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结合结节大小,实施不同的管理和随访方案。

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I-ELCAP)年发表的肺癌筛查指南推荐:

1、如果没有检出非钙化结节,建议进入下年度筛查;

2、如果为非实性结节(任何大小)、最大的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6.0mm,或者最大的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在6.0~15.0mm之间,但3个月内没有恶性增长,建议进入下年度筛查;

3、如果最大的非钙化结节≥15.0mm,建议活检或PET-CT检查;如果怀疑感染,可抗炎治疗1个月后进行CT复查;

4、如果最大的实性结节或者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在6.0~15.0mm之间,但3个月内伴随恶性增长,则建议活检或PET-CT检查;

5、如果发现支气管腔内实性结节,推荐1个月内复查CT。

在I-ELCAP指南发布后,NCCN也于年采用6mm作为阳性结节的分类标准。

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更为复杂。因此,在肺结节的处理中,也必须考虑中西方肺癌特征的差异。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推荐意见为:

1、没有检出肺内非钙化结节(阴性),建议进入下年度筛查;

2、检出的非实性结节平均直径<8.0mm,或者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份平均直径<6.0mm,建议进入下年度筛查;

3、检出的实性结节或者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平均直径≥6.0mm且<15.0mm,或者非实性结节平均直径≥8.0mm且<15.0mm,建议3个月后再复查;对其中的实性结节或者部分实性结节,如影像科医师认为具有明确恶性特征,建议进行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决定是否行临床干预。3个月复查时如果结节增大,建议进行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决定是否行临床干预;如果结节无变化,建议进入下年度筛查;

4、检出的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或者非实性结节平均直径≥15.0mm,建议选择以下2种方案:①抗炎治疗后1个月或无需抗炎治疗1个月后再复查。复查时,如果结节完全吸收,建议进入下年度筛查;如果结节部分吸收,建议3个月后再复查,复查时如果结节部分吸收后未再增大,建议进入下年度筛查;如果结节部分吸收后又增大,建议进行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决定是否行临床干预;如果结节未缩小,建议进行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决定是否行临床干预或3~6个月再复查;②实性和部分实性结节进行活检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检查。如果阳性,建议进行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决定是否行临床干预;如果阴性或不确定性质,建议3个月后再复查,复查时如果结节不变或增大,建议进行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决定是否行临床干预;如果结节缩小,建议进入下年度筛查。

此外,年WCLC上,广州医院胸外科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在“ClinicalImpactofLiquidBiopsyforPatientswithNSCLC”专场中作专题口头报告,即临床、影像学和DNA甲基化生物标志物联合模型提升肺结节的良恶性分类[8]。研究人员将肺结节患者的临床、CT影像学数据与甲基化标志物模型PulmoSeek进行有机联合,开发出全球首个肺结节“甲基化液体活检+CT影像学AI”联合诊断系统。据悉,该系统一方面可对肺结节良恶性进行精准诊断,模型在个验证样本集的AUC为0.91(95%CI:0.87~0.95)、准确率为90.3%(95%CI;0.87~0.94)。另一方面,该系统可对高风险肺结节的浸润程度(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进行精准预分期,其整体准确率为85.8%。

该系统检测结果,作为肺结节临床多学科综合诊疗(MDT)决策参考依据之一,可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更合适的个性化精准诊疗方案。

肺癌筛查的挑战与困难▲▲▲

尽管提出了有效建议,但筛查实施仍存在挑战与困难。许多现实因素可能导致肺癌筛查的实施率较低,包括辐射暴露、假阳性结果、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对卫生系统资源利用以及成本效益的担忧,以及患者认知缺乏[9]。

假阳性是肺癌筛查的一个危害,准确定义阳性结节的阈值可降低假阳性率。

辐射是肺癌筛查中常见的另一个危害。虽然LDCT平均辐射剂量为0.61~1.50mSv,远低于常规胸部CT的辐射剂量(7~8mSv),但据估计,每例筛查发现的肺癌中,就有1例为辐射诱发的肺癌[1]。不过,目前筛查在年龄50/55~80岁的人群中进行,在这些人群中,筛查带来的获益大于辐射引起癌症的可能风险[9]。

据统计,多种癌症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诊断,其中以前列腺癌过度诊断发生率最高,可达50%~60%,乳腺癌大约为25%,而肺癌则为13%~25%[10]。合理随诊以及应用损伤较小的侵入性诊疗方法,可降低过度诊断带来的危害。

技术手段的进步,从来不应该是肺癌早期筛查的目的,能否最终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给患者造成额外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等才是关键。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参考文献

[1]赫捷,李霓,陈万青,等.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北京)[J].中华肿瘤杂志,,43(3):-.DOI:10./cma.j.cn-0119-.

[2].NationalLungScreeningTrialResearchTeam;AberleDR,AdamsAM,etal.Reducedlung-cancermortalitywithlow-dose

1
查看完整版本: 肺癌进展报告肺癌早诊断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