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儿童肺功能检测及评估专家共识》(年版)肺容量的测定原理肺内气体的含量即为肺容量。在呼吸周期中,肺容量随着进出肺的气体量而变化,其变化幅度主要与呼度有关。主要参数及结果判断肺容量主要包括4种基础肺容积(lungvolume)及4种复合肺容量(lungcapaci?ty)(如下图)。基础肺容积:①潮气量(tidalvolume,VT),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②补吸气量(inspiratoryreservevolume,IRV),平静吸气后再用力吸入的最大气量;③补呼气量(expiratoryreservevolume,ERV),平静呼气后再用力呼出的最大气量;④残气量(residualvolume,RV),为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复合肺容量:由2个或2个以上的基础肺容积所组成,①深吸气量(inspiratorycapacity,IC),指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VT+IRV)解释:指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②肺活量(vitalcapacity,VC),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IC+ERV),若不讲求速度的称为慢肺活量,而用力快速呼气所得的肺活量称之为用力肺活量,正常情况下二者相等,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前者大于后者;③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residualcapacity,FRC),指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气量(ERV+RV);④肺总量(totallungcapacity,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VC+RV)。肺容量随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的不同而变化,一般以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来表达。实测值占预计值80%以上为正常,60%~79%为轻度下降,40%~59%为中度下降,40%为重度异常。正常预计值目前尚无权威的中国儿童肺容量的正常预计值,主要参照国外儿童标准。临床意义肺容量受吸气肌力量、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力及呼气相气道陷闭等的影响。肺容量减低见于:肺扩张受限、肺组织损害等。功能残气量改变常与残气容积改变同时存在。阻塞型肺部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可伴残气容积增加。限制性肺部疾患主要见于胸廓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占位性疾病等肺容量减少的疾病,部分患儿可同时出现残气容积减少等情况。检测方法受检者站立位,含一次性(或消*)咬口,夹鼻夹,经口作平静呼吸,然后作用力呼吸测定。可有2种测定程序:一种是当潮气曲线稳定后,于平静呼气末做用力最大深吸气,再慢慢用力最大呼气至残气位,再用力吸气;另一种是平静吸气末用力呼气,再用力吸气,再用力慢慢呼气至残气位。儿童中一般提倡前者,连续3~5次。注意事项除达到肺功能检测要求外,对于年幼儿童,呼气时间并不一定要达到6s以上,呼气容积线出现呼气平台(容积变化30ml),持续时间≥1s,也可视为满足质控标准;检测次数3~5次,次数过少不能作出重复性判断,过多可能会导致受试者的疲劳甚至低CO2血症,出现头晕甚至呼吸困难等。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