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肺系疾病,中位生存期短,预后差。肝与肺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临床提出“肺生血”理论,认为肝肺之间存在着血运为基础、气运血运经脉流注的综合轴系,即肝肺循环轴。此轴系的提出,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有较明显的理论支撑。
《*帝内经》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木行阳气升于左,肺金行阴气降于右,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功能的正常,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肝脏顺应自然界春气的升发,肺脏顺应秋气的肃降,升降相因,以保持人体气机升降平衡。李杲《医学发明》云:“肺主诸气,气旺则精自生,形自盛,血气以平,故曰阳生则阴长,此之谓也。”肺主气,气生血,肝主疏泄,为气机之枢纽,阳生阴长,左右升降相因,气机调则肺气生,肺气生则升降有度。正是在肝肺气血循环轴的正常运转下,肝脏沟通一身上下之气,保持机体气机的疏泄正常,使肺之气体源源不断产生,同样也正是肺主气这一功能保持一定水平,化生血液的基础雄厚,肝脏才能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正如清末名医张乃修所言:“人身气血周流贯通,本无一息之停。气中有血,血以涵气也,血中有气,气以统血也。”肺脏的主气功能于生血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
特发性肺纤维化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无具体病名,根据其症状和体征,可将其归为“肺痿”“肺痹”的范畴。临床中所见大多数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通气模式是异常的,其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是运动后的动脉氧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的降低,主要与肺换气功能异常、氧气扩散限制和低混合静脉氧含量有关。肝肺循环轴在血运、气运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一综合轴系出现失循环,无疑会导致气血状态的紊乱。因此,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肝肺的气血运行失常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1]景传庆,张伟.在“肺生血”理论下论“肝肺循环轴”与特发性肺纤维化[J].中医杂志,,60(1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