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年第24期
肺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与患者发现时大部分已是晚期有很大关系。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来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仍为肺癌研究的重点。低剂量CT筛查能发现更多早期肺癌患者肺内有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特征,无疑可提高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细胞学和小标本活检无法对肺腺癌进行组织分类的情况。但同时,低剂量CT筛查可发现更多小结节,通常是数量较多、大小不一、新旧交替、种类复杂、多无特征,这就给诊断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提高早期肺微小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始终是影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磨玻璃影(GGO)是一种非特异性表现,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包括肿瘤、感染、局部出血和局灶性间质纤维化。由GGo形成的结节称磨玻璃结节(GGN),仅根据CT上的表现通常难以对GGN作出定性诊断,初诊时可定为无名性GGN,经过长期密切的随访并结合临床治疗才可鉴别病变。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在cT影像上表现为局灶性GGN,边缘光整,直径≤5mm,在病理上是指肺末梢组织的局灶性增生,以不典型的立方形或柱状上皮细胞代替正常的肺上皮细胞,并沿着肺泡壁或呼吸末细支气管呈伏壁式生长。在切除的肺中可偶然发现AAH,也可在行肺癌的早期筛查的普通人群中观察到它的存在。因为其与早期肺癌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具有某些相似性,AAH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由于AAH病灶tE4,且密度低,采用普通x线胸片检查不易检出这种早期病变。从H随访多年都可稳定不变,可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发展至肺原位腺癌(AIS)。
AIS在CT影像上也表现为局灶性GGN,边缘光整,直径≤3cm,在云雾状密度影中还可见到其周边有微细血管进入内部,即肿瘤外带有丰富的微血管分支结构可被强化形成非常特殊的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这是它与AAH最为关键的区别。AIS一般均5mm,这也是与AAH(AAH≤5mm)相鉴别的又一要点。在病理上AIS的癌细胞密集排列,所有的肿瘤细胞单纯地沿肺泡壁呈伏壁式生长,既无肺泡塌陷,也无基质、血管或胸膜的侵袭。AIS属于非浸润性的腺癌,按年新的病理分类,AIS被摘掉恶性肿瘤的帽子,与AAH同被列入癌前病变。因此,CT常规查体中发现的、无任何症状的5~10mmGGN应引起重视。由于肺内发生AIS后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且手术切除的病理结果证实肿瘤并未发生浸润性改变,术后也无需任何后续治疗,在TNM分期上属于这对于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预后都有着很重要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因此把握好AIS的影像诊断是关键。
微浸润腺癌(MIA)被定义为孤立性、以鳞屑样生长方式为主且浸润灶≤5mm的小腺癌,对于这种混合密度结节,磨玻璃密度中的实变影在病理上属于浸润性生长。在最大径≤3cm的AIS中;若病变内出现实变灶,且实变的最大直径≤5mm时,则证明AIS已移行演变为MIA。这种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生长、演变、转化的特性。AIS和MIA通常表现为非黏液型或极罕见的黏液型亚型,这两类患者若接受根治性手术,其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或接近%,手术后也无须进行化疗或放疗的后续治疗。因此,在对无名性GGN随访期间的鉴别诊断实践中,要由表及里、审慎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进行逻辑推理,细致分析,结合临床,肯定结论。换言之,当无名性GGN一旦出现增大、增强、病灶变实,或兼有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时,应停止随访,建议微创胸腔镜手术切除,以免延误早期肺癌(AIS或MIA)的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