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度被认为救不过来的他为啥能第一个出
TUhjnbcbe - 2025/3/23 10:31:00

本文转自;

曾被确诊新冠肺炎住院

使用ECMO人工肺62天

之后还进行了换肺手术……

一度被认为“救不过来”的崔志强

在住院天后

医院

出院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是全球最早开展肺移植救治因新冠肺炎导致肺部不可逆纤维化患者的国家,包括崔志强在内,目前已成功开展了6例新冠肺炎肺移植手术。此外,意大利、美国、奥地利、韩国4个国家各开展了一例新冠肺炎肺移植手术。

这10例当中,崔志强是首位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

4月20日,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教授团队医院心胸外科专家团队,医院东院,历经6个多小时顺利完成了湖北省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双肺移植手术。

肺移植手术后,病人崔志强在20余位医护人员帮助下闯过一道道难关。7月21日,在接受肺移植手术92天后,65岁的退休工人崔志强医院重生出院。

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独家对话陈静瑜教授,来谈谈一度被认为“救不过来”的崔志强为啥能第一个出院?

肺移植国家专家组组长、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医生

手术前多次演练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陈静瑜表示,早在2月28日,他们团队在无锡已经尝试完成了首例新冠肺炎病人肺移植手术。“这类手术风险很大,移植医护人员要在负压手术室间、全程穿着隔离防护服开展手术,对心理和体力考验极大。”

陈静瑜回忆,“手术之前我们提前进行了多次演练,大家预演了整个手术的流程。我们还将在无锡完成的肺移植手术的经验,医院的团队进行了分享,所以大家对这个手术还是胸有成竹的。”

为什么这位患者能够成功康复?

崔志强缘何能成为全球开展因新冠肺炎接受肺移植手术后首位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呢?

陈静瑜谈了他的看法:首先崔志强的肺移植手术,是基于之前手术的经验和教训做的;此外,和之前的病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术后他解除了感染的隔离,把崔志强当成了一个常规重症患者来管理,对他的身心康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等病人清醒以后,让病人的家属进ICU进行陪护,对他的康复也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投入巨大,风险巨大

仅为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意义何在?

“生命至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陈静瑜说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疗,中国做的比国外更好,国外很多晚期的新冠病人都放弃了,而中国真正意义上都在救治。

“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是我们国家的态度”,陈静瑜说。63天ECMO、73天ECMO......这些对患者不放弃的治疗都真正体现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生命至上。所有医务工作者在抗疫斗争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不惜一切代价的挽救患者。

这个病例对于移植外科有什么意义?

接受湖北首例肺移植手术92天后,65岁崔志强的康复出院对移植外科领域是非常大的鼓舞,尤其以前大家都认为这一类病是肺移植的禁忌症。

陈静瑜说:“传染病是不能做移植的,但是我们做了肺移植,而且这个病人活下来了,这个意义非常大。对今后我国类似或者全球类似的疾病,做肺移植手术是有参考价值和影响力的。”

作为全球首个尝试为新冠肺炎患者做肺移植手术的医生,陈静瑜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将自己在“抗疫”中积累的肺移植经验分享给海内外同行。

“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很重要”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成员、医院胸外科林慧庆教授对崔志强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后,确认了崔志强符合肺移植标准。

她回忆帮“老崔”逆天改命的过程,对《新闻有观点》吐露心声:“这次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从前期确定治疗方案,到术后患者病情出现反复的过程中,老崔的女儿崔瑛始终给予我们最大的信任,她说‘我爸的命就交给你们了’。老崔出院那天我和她双手紧握,眼泪止不住的流,一切尽在不言中。我想,只要患者和家属给予我们医生足够信任,我们一定会穷尽所有的努力为他们的生命负责。”

生命至上

祝福崔志强获得“重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度被认为救不过来的他为啥能第一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