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7月30日讯(记者刘迅通讯员薛萱)遭受新冠肺炎重创,54岁的刘强(化名)命悬一线,靠ECMO续命73天后,医院西院成功移植双肺。之后,医护人员一路陪伴,艰难陪其闯关,一次次将其从鬼门关拉回,直到他可以下床慢慢活动。7月29日,经过专家组评估,刘强可以出院回家。在家属陪伴下,刘强走出住院部大楼,脸上难掩喜悦,“医院,感谢国家和党,感谢医护人员!”刘强说,他要带着医护人员的祝福,重新开始新生活。
这是一场不遗余力、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生命赛跑!从刘强被确诊新冠肺炎以来,多个日日夜夜里,医护人员不抛弃、不放弃,帮助他创造一次又一次生命奇迹。1月底,刘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因病情恶化,2月11日接受机械通气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经过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力、康复期血浆、俯卧位通气等治疗,其危重型新冠肺炎进入康复期,但新冠病毒导致不可逆的肺间质纤维化,仅靠常规治疗无法维系生命,而且长时间衰弱卧床状态随时可能病情恶化,唯一的生存机会是肺移植。
刘强出院前与医护人员合影
在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的指导下,医院对刘强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审查等一系列规范程序后,制定了以“生命至上、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为原则的肺移植医疗救治专项工作方案。
手术前,国家卫健委以及国内肺移植中心、重症医学科专家组,与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领域20余位专家多次集结、反复讨论。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副主任委员、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国教授率队,对治疗方案不断优化,表示“所有一切工作,只为让刘强延续生的希望”。
医护人员扶刘强出病房
幸运的是,刘强等来了“救命肺”。4月24日。一位山东省脑死亡患者捐赠肺与刘强配型成功,供体肺源运抵武汉。在以医院为主的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下,历时8小时,刘强顺利完成双肺移植术。
刘强与医务人员道别
“成功手术只是第一步,手术后的恢复过程远比预想艰难。”董念国主任感慨,生命体征不稳再上ECMO,体外生命支持延长12天;因非移植性胸腔出血,进行两次开胸血块清除术和两次胸腔穿刺引流;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肾损伤,反复床边肾替代治疗;耐药菌定植、吻合口并发症、移植肺排异、白细胞减少、凝血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问题接二连三,同时支气管镜介入、血透置管、气管切开、胃镜引导鼻肠管等各种治疗干预超过40次。
据了解,医院从三个院区抽调器官移植中心、呼吸、胸外、ICU、营养、康复等科室精英医护40余人,以史嘉玮教授、杨林杰护士长为首的术后管理组24小时轮班守护,每时每刻不敢松懈。最终,协和肺移植团队带着刘强一起层层闯关,最终将其从死亡线拉回,让他安然重回家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