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InsilicoMedicine(中文名:英矽智能)创新成果发布会在强生创新JLABS
上海(JLABS上海)成功举行。发布会上,InsilicoMedicine宣布公司在人工智能和新药开发方面取得突破——首次将生物学和化学生成学相结合,发现一种全新机制的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候选新药,并成功通过多次人类细胞和动物模型实验验证。IPF牵涉多种疾病,影响多个器官(肺、肝和肾),这一新药的出现有望解决影响全球成千上万人广泛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首例人工智能发现新靶点,并设计出临床前候选新药
IPF病因至今未明,医学界尚不清楚其发病机制,且该病多为散发,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平均存活年限不超过5年。
广泛的肺纤维化容易并发肺癌,晚期也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现用于治疗IPF的药物已在临床使用30多年,仅对10%~30%的病人有疗效。患者在疾病晚期靠氧疗提高生存质量,但情况不容乐观。
“这是首例人工智能成功发现一个新靶点,并设计一个能够作用于大人群疾病适应症的临床前候选新药。”InsilicoMedicin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xZhavoronkov博士表示,“将正确的药物靶点与正确的疾病联系起来是药物研发的最大挑战。随着今天我们实现第一个人工智能发现和科学验证临床前候选药物(PCC)的里程碑,Insilico攻克了药物发现中的又一大障碍,并突破了传统药物发现过程中的另一瓶颈,这一过程花费了非常少的成本和时间。”
AI改写药物发现历史,仅用时不到18个月
据了解,在此次药物研发过程中,Insilico仅用时不到18个月,就实现了靶点发现、分子生成和通过传统实验验证,动物体内IPF疗效确认及安全性评估,总成本约为万美元,其他纤维化疾病疗效研究总成本约为80万美元,合成和测试了不超过80个小分子化合物。而传统的药物发现整个过程缓慢且成本昂贵,平均耗时10年,花费十数亿美元。
目前,Insilico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已经通过了公司内部和外部纤维化疾病领域专家的严格评估,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此外,公司还通过人工智能预测出此IPF新靶点、新分子的二期临床试验成功机率很高,正在进行IND申报实验,目标是在年初进行临床研究。
Zhavoronkov博士表示:“我们正在改写药物发现的历史,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药物发现集成系统的开创者和领导者。通过创建首个通用系统,将药物开发的所有领域从靶点发现、小分子化合物设计以及将来的临床试验结果预测联系起来,Insilico的人工智能平台将能够支持药物研发的每一阶段的发展。”
开创历史的InsilicoMedicine
InsilicoMedicine成立于年,于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区注册并落地,是一家全球领先、AI驱动的药物发现跨国公司。InsilicoMedicine目前已入驻上海浦东,并在上海建立了一支由20多位资深药物研发人员组成的团队,由首席科学官(CSO)任峰博士领导。任峰博士于今年2月加入Insilico,此前担任美迪西生物部和化学部高级副总裁、GSK葛兰素史克公司化学总监。该团队负责将人工智能发现的新药项目推进到临床试验,并创建广泛的临床前/临床药物产品组合。
年,Insilico开创了历史,发明并推出了一种新的用于药物发现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在21天从始至终创造出全新的分子,花费仅约15万美元。由于靶点发现的失败率约为95%,Insilico当时解决了该行业药物发现的最大瓶颈之一。Insilico的人工智能软件以利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生成化学为驱动,能够快速生成具有特定性质的新型分子结构。
作为首家探索使用生成性对抗网络(GAN)和生成式强化学习(RL)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药物发现的公司,Insilico的人工智能软件的成功是向业界展示首次成功发现和生成新的临床候选化合物的科学验证。
此外,Insilico将获得巨额资金支持,用于在多种新药物靶点上开展药物发现和开发。公司已经利用自主研发的Pharma.AI软件,为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靶点发现和生成化学系统服务和支持。PandaOmics靶点发现AI系统可作为软件服务提供,Chemistry42小分子生成化学平台已于年9月开始在药企用户现场安装和部署。迄今为止,全球最先进的制药公司已开始采用Insilic的Chemistry42分子生成和设计平台,PandaOmics则在多个著名学术机构和制药公司的药物靶点发现部门采用。
关于InsilicoMedicine
InsilicoMedicine开发的软件利用生成模型(GAN)、强化学习(RL)和其他现代机器学习技术生成具有特定特性的新分子结构。InsilicoMedicine还开发了用于生成分子、靶点识别和预测临床试验结果的软件。公司整合两种商业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的Pharma.AI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