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依然肆虐华夏。
4月末某天凌晨4点半,睡眼朦胧的林晓明再度准时开启一天“大白模式”,他迅速起床,简单洗漱罢,便从宿舍出发,乘船来到对岸,又乘车进入礁溪村,马不停蹄地投入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中。
林晓明是宁德三都一名普通镇干部,自这里开展全员核酸以来,他就担负起礁溪村采样点信息录入任务,不仅要登入相关信息、维持秩序,而且偶尔也会兼顾核酸采样工作。
因为,林晓明也是一名具有多年医疗经验的村医。他告诉记者:“在国家需要我们时,我希望能尽可能多贡献一份力量。”
这即是他主动请缨参与村镇抗疫一线工作的最朴实初衷。
中午时分,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告一段落,但林晓明仍不能休息,他还要负责医疗废品的运输、现场的消杀、领取物资、护送医护人员等工作,常常一忙碌,便忙到深夜十一、二点方能休息。
而在林晓明辛苦工作的同时,他的妻子章巧梅同样坚守在抗疫最前线。
章巧梅是蕉城区一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和丈夫一样,从宁德疫情爆发起,就一直奋斗在蕉南街道某社区采样点,每天清晨按时换上“大白服”,戴上护目镜,尽职尽责忙碌一整天,哪怕汗湿全身,腰酸背痛,也不下“前线”。
林晓明告诉记者,其实这并不是他们夫妻第一次携手抗疫,早在年“非典”疫情肆虐华夏时,他们二人就曾并肩“战斗”过,他们了解疫情的可怕,知道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
现在,夫妇二人的孩子即将冲刺中考,可夫妇二人却仍然坚守在各自岗位,无暇照顾儿子,只能放任儿子自己上网课,自己做饭吃饭,他们有时会觉得特别愧对儿子,却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林晓明夫妇说,他们很清楚,唯有守住“大家”,他们的“小家”才能继续平安喜乐下去。
在林晓明夫妇的身上,我们似乎能看到属于中国人的正能量,但同样,我们亦能从他们的话语及选择中,隐约窥见19年前SARS病毒肆虐华夏时的种种残酷和艰难。
19年的时光悄然流逝,我们很好奇,那些曾感染SARS病毒,又幸运活下来的人们,如今过着怎样生活?
01,有人深陷痛苦深谷:他叫方勃,19年前的“非典”几乎毁了他的一生
方勃是“非典幸存者”。
曾经的他,被称作抗击“非典”成功的“战士”,也是首个带头捐献“非典”抗体血清的“英雄”,站在媒体镜头前,他满怀希望表示:“我想帮助大家抗击‘非典’,就像大家帮助我那样,我相信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但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方勃准备迎接病后新生活之际,噩梦却降临他的世界,几乎压垮他的全部人生,将他推入痛苦深渊,万劫不复。
方勃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年。他的姐姐一家到北京旅游,借住在方勃家中。某天,从香山游玩归来的姐姐忽然发起高烧,方勃及家人以为年过花甲的姐姐是偶然着凉,医院进行常规治疗。
可输液几天,方勃的姐姐病情并未好转,依旧高烧不退。
医院的工作人员拒绝再为方勃的姐姐看病,医院也有1名大夫和2位护士发烧,建议方医院诊治。方勃无奈,只得带姐姐医院。
同月,北京被世卫组织列入“非典”疫情重灾区,方勃全家对此一无所知。
在姐姐治疗期间,方勃全家也陆陆续续发起烧来,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状况的严重性,也没有把它和“非典”联系到一起。
4月中旬,医院收治次日,便传出丧讯。方勃万分不解,又心生恐惧,他不懂,为什么身体健康的姐姐会被一个感冒打倒,又害怕全家人步姐姐后尘。方勃连姐姐的后事都来不及料理,医院求诊。
10余天后,方勃全家确诊“非典”。
不久,躺在病床上忍受痛苦地方勃收到妻子、姐夫和长女病重转院的消息。几天后,妻子病故,方勃未能见到妻子最后一面。
5月,方勃病愈出院,接受央视节目《面对面》的采访,鼓励大众和他一样勇敢迎战“非典”。
之后,方勃主动向红十字会捐赠遗体和眼角膜,申请参加国内首例骨干细胞移植的实验项目。但他的手术失败了。
“非典”痊愈半年后,每天坚持锻炼地方勃慢慢感到双脚剧烈疼痛,严重时甚至无法站立。医院,都未能查出原因,医院告诉方勃,他的骨头“坏死了”,已达到三期塌陷的程度。
方勃不明就里,问医生为什么自己会骨坏死,医生仔细咨询方勃病史后,回答,方勃的骨坏死和曾经拯救他性命的“非典”用药糖皮质激素有关,这种药物是一个“双刃剑”,既能杀死病毒,又会杀死细胞,存在很多副作用。
方勃无言以对,只得一边通知“非典”医院体检,一边接受置换手术。期间,方勃的两个女婿也确诊骨坏死,无法工作,与两个女儿搬到方勃家,和他同住。
手术完成后,越想越“不忿”地方勃渐渐变得易怒敏感,他常常朝女儿、女婿发火,破坏安静的家庭氛围,令女儿、女婿亦慢慢生出矛盾,促使两个女婿不约而同选择逃离这种可怕的环境,同方勃的两个女儿离了婚。
年,深感孤独不安的方勃和几名“非典”后遗症患者走到一起,他们谈救助、找政府申请医保、一起参加活动,一起纾解“非典”后遗症带给他们的抑郁和孤单。
3年后,方勃等人的诉求得到有关部门回应,但没由来的猜忌却“摧毁”方勃几人的“非典患者联盟”。转年,方勃的小女儿再婚,远嫁东北,再未回过北京。
后来的方勃,一边继续接受媒体采访,企图寻求媒体帮助,一边又痛恨常常谈及“非典”,利用抽烟、喝酒的方式去释放“非典”带给他的巨大压力。
他向记者坦白:“虽然我每天都在诉说自己,可我从未觉得这是倾诉,我真的很累。”
双膝、双肩均骨坏死、肺部纤维化、重度抑郁症,都是纠缠方勃的“非典”后遗症,他无法自食其力,需要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
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和社会,希望人们不要遗忘他们这个群体,希望有人可以出面解决他们生活困难、养老及亲属去世的抚恤等问题。
02,有人渴望就此遗忘:他叫黄杏初,他是19年前“零号病人”,他只想彻底远离噩梦
他叫黄杏初,也是一名“非典幸存者”,但和方勃不一样的是,黄杏初在“非典”结束后,更希望大众彻底遗忘他,让他能安安静静重回“非典”前的生活,因为黄杏初就是“非典”零号病人。
年以前的黄杏初,是河源紫金一名普通农民,凭借自身努力,经过10余年奋斗,刚刚当上一家酒店的厨师长,未来可期。
可谁知,年12月初,一次偶然发烧,却把黄杏初的人生推向另一个截然相反的方向。
与方勃相似,起初,黄杏初也以为自己只是着凉,医院打了几天针。未见好转后,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回到老家休息。
大约一周后,黄杏初的病症恶化,医院,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又两天,在黄杏初妹夫的坚持下,已经神志不清的黄杏初医院治疗,用上呼吸机。
年1月初,黄杏初病情好转,康复出院。但当时护送他到广州的医生却出现发烧等症状,入院治疗。
次月,黄杏初重回酒店工作,不久,有关“非典”的消息陆续传扬开来,新闻报道,首例“非典”病人出现在河源,传染很多医护人员。
黄杏初顿生不安,不确定这个人是不是自己,也不晓得他是不是真的传染很多人,会不会继续传染给别人。
一番思索之后,黄杏初向酒店提出辞职,可老板极力挽留他。
随后,“非典”疫情愈演愈烈,医院复查的机会,打听有没有被自己传染的病人。有医生告诉黄杏初,他大抵就是第一例“非典”病人,很多人都患上和他一样的病症。
再加上媒体不断打扰,令黄杏初特别惶恐。5月底,确认肺部阴影完全消失后,黄杏初回到老家,躲在家中楼上,不愿见任何人。
同月,有媒体在未采访到黄杏初的前提下,擅自刊登有关黄杏初的新闻,曝光黄杏初工作,让黄杏初先前所在酒楼生意一落千丈。
黄杏初大受打击的同时,又觉得一直压在心底的那块大石头可算落地。他是对他很好的酒店老板,首次站到媒体镜头前,向大众讲述他的故事。
酒店老板没有责怪黄杏初,反而邀请黄杏初继续来他的酒店打工。
黄杏初愧疚婉拒后,更换五六个手机号,愈加低调。每次上街,他都会戴一顶帽子,帽檐压得低低的,生怕被别人认出来。
他的亲人不理解,问黄杏初为什么把自己弄成这幅模样,又不是见不得人?黄杏初有苦难言。
捐献血清后,黄杏初主动给记者留了一个电话号码,说他日后如果再回深圳打工,就用这个手机。可一直到该记者写稿时,那个手机仍旧处于关机状态。
没有人知道,黄杏初后来去了哪里,有没有重回他热爱的厨师岗位,他好像人间蒸发一般,自此从大众视线消失,再未出现。
年,武汉病毒研究所公布“SARS”病毒的真正来源是中华菊头蝠,人们至此方知,原来黄杏初也和所有感染者一样,都是“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类”这条传播链中的受害者。
然而,“毒王平反”,可“非典”零号病人的身份带给黄杏初的伤害又是否可以消弭?他有没有和别的“非典幸存者”一样,患上严重的“非典后遗症”?
在黄杏初依然没有现身的情况下,无人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03,有人始终未忘初心:他叫张忠德,确诊“非典”,他写好遗书,19年后他依然坚守抗疫前线
他叫张忠德,是名扬广东的中医,在新冠肆虐的2年多时间里,数次逆行出征,奋斗在抗疫最前线。
可却很鲜少有人知道,张忠德也是“非典幸存者”。
19年前,“非典”来袭,张忠德坚守医护前线,不幸感染“SARS”病毒,自己一步步挪到隔离病房,把提前写好的遗书藏在枕头下。
19年后,张忠德虽然“幸运”躲过严重的“非典后遗症”,可“非典”经历及同事的牺牲却在他的心上留下永不能消除得“痛”。
然而即便如此,张忠德还是义无反顾投身抗疫前线,坚守他作为医护工作者的职责。
年除夕夜,张忠德踏上前往武汉的列车;年3月中旬,他再次披上“战衣”,率领医疗团队,去往疫情肆虐的香港。
进入香港,疫情的严重情况叫张忠德心惊,他当即坚定表示:“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我知道患病的痛苦,明白患病初期的无助和恐惧。”
话落,张忠德便马不停蹄的投入工作。他们先到亚博馆行管治疗中心,熟悉那里的环境及工作运行模式、工作程序、操作系统等。
只用3天时间,张忠德及他的医护团队就完全掌握相关内容,所有考核达到及格标准,就可以开展工作。
接着,张忠德不辞辛苦,亲自同医护团队深入病区,认真调查患者病情,分析、完善诊疗方案,对管区内所有患者的症候特征进行详细采集,并针对个案展开研讨,争取掌握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再对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病情展开分析、归纳和总结等工作。
在张忠德的不懈努力下,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得到香港医管局的认可,香港确诊病例数、重症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
同时,香港的医护人员也和张忠德及他率领的内地医护团队结下深厚友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忠德无比真诚地表示:“香港和内地医护人员的融合效果超出我们所有人的预想,我们交流合作很融洽,大家相互支持、相互协作,融为一体。”
他说,希望疫情结束以后,内地和香港两方医护人员能继续加强合作交流,加速医务融合的进程,利用香港“国际大都市”的优势,加速中医走向世界的速度。
张忠德相信,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带头领导下,在香港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定会取得一个圆满的结果。
5月,经过两个月的奋战,香港疫情果然出现缓和局势,社会生活都逐渐恢复正常。张忠德及他的医疗团队如他所愿,圆满完成工作,折返广州进行休整。
面对记者的采访,张忠德真诚希望自己下次再来香港,是来看演唱会、来开学术交流会,作为新冠治疗中心的亚博馆则自此“备而不用”。
无论是“非典”疫情,还是“新冠”疫情,对中国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负面的,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不懈同新冠疫情“斗争”,也不该遗忘“非典”及“非典幸存者”们,尤其是那些不幸患上“非典后遗症”的人们,他们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怀和帮助,不是吗?
参考文献:
《方渤“非典”余生》
《谁愿尝尝黄杏初的三杯鸭?》
《德叔:感染非典时,写好了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