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病率亦明显增加。老年性心律失常不仅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而且常伴有复杂的临床情况,从而增加治疗难度,成为心血管病和心律失常领域的一个难点。
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发生老化、生理功能下降;成人期所罹患的慢病带入老年期,新发各种老年病,还会出现多种老年问题;这些慢病都可能成为心律失常的病因或者诱因,加上老年人各个器官功能开始衰退,导致老年人心律失常的治疗上也不同于成年人。老年人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
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及特点
01
心脏形态结构的增龄性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肌的解剖、生理和生化发生变化,使心肌的正常生理性质发生改变,心肌发生纤维化、淀粉样变及瓣膜退行性变,传导系统纤维化、脂肪浸润,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传导变慢,心律失常发病率明显增加。
02
心脏本身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种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由于窦房结动脉或其发源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房缺血及炎症、纤维化等导致窦房结功能减退,从而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
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可以导致心肌缺氧,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改变,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同时受损心室肌与正常心肌间的电生理呈不均匀性,可以诱发折返而引起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
肺源性心脏病时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较多见。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常伴有各种心律失常。
03
药物作用
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加上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增龄性下降,药物的排泄、分解减慢,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药物生物利用度下降,有效血药浓度增加,易发生*性反应,尤其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其他如大环内酯类、奎诺酮类抗生素、抗疟疾药、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及部分抗肿瘤药物也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04
临床特点
老年人心律失常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①大部分起病隐袭、病史较长、进展缓慢;
②难于恢复或痊愈;
③房室传导阻滞程度往往较重,如不处理预后差;
④临床症状较年轻人明显;
⑤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一旦发生,常呈进行性发展;
⑥大多发生于希氏束远端或束支,少数发生于房室结水平;
⑦快速性心律失常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
老年心律失常的分类
老年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在临床实践中,判断心律失常类型最简便、实用而且相当准确的方法是通过体表心电图分析,故常见的心律失常分类有赖于心电图表现。
老年人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性,心律失常可以分为:
01
老年退行性心律失常
患者不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和疾病因素,明显属于因增龄引起的退行性变进而导致心律失常。此类心律失常并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但是比较顽固。
02
老年病理性心律失常
老年患者既往已有或新发生的各种心血管病或其他疾病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称为老年病理性心律失常。其心律失常的发生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伴随表现。
03
混合型
即在老年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出现心血管疾病而导致的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