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伯*医食参考收录于合集#大肠癌1个#息肉1个
文/王伯*(宁医院消化内科)
大肠癌主要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约占85%~90%,甚至更高,而息肉要发展为肠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息肉,阻断其癌变进程。肠癌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只要早期发现肠息肉,并及时切掉,就可以阻止癌变。
大肠息肉的诱发因素
01
饮食原因
当前人们的食谱中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快餐、红肉等高脂饮食不断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缺乏有助于消化和分解脂肪的膳食纤维。脂肪会刺激肝脏分泌更多的胆汁进入肠道,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有害的胆酸成分,刺激大肠产生息肉。
02
长期久坐
缺乏运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缓,刺激肠壁引起排便紊乱,使*素在肠道内延长滞留时间,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进而导致息肉的出现。
03
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或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04
遗传因素
在大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大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05
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06
基因异常
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大肠息肉的提示信号
01
大便带血
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人常出现大便带血症状。若治疗1周后仍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常有反复,医院就诊。
02
大便性状和习惯
若发现大便变细、有凹槽、带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为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则需引起重视。
03
便秘、腹泻
长期腹泻和便秘的患者,若药物疗效不佳,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大肠息肉可能。有腹部隐痛伴贫血和腹部肿块者应行肠镜检查,大肠息肉可能已癌变。
04
其他
有息肉手术史者应每年检查癌症抗原指标CEA、CA19-9,如有升高,当心息肉癌变。
早诊早治大肠息肉
诊断大肠息肉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肠镜。“精明的电子肠镜”可以将观察视野放大6倍,清晰地观察到大肠黏膜的微小变化,并可在肠镜直视下钳取可疑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确诊。如果检查发现有大肠息肉,必须高度重视,如能及时进行内镜下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息肉摘除手术较为安全,极少发生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而且操作时间短,一般住院1~2天即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乐于接受。
大肠息肉摘除后还必须定期复查,一般主张一年后复查一次,如没有再发现息肉,则可以延长至5年检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