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硝烟散尽是平和39006
TUhjnbcbe - 2020/7/9 13:16:00
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硝烟散尽是平和


明正德年间,在赣、闽、湘、粤四省交界连绵成片的山区,先后掀起多股规模较大、影响甚远的山民暴乱,各自依险举旗占山为王,形成与朝廷分庭抗礼之势。当时,平和的詹师傅与广东的温火烧集聚6000多名“山贼”,在闽粤交界的漳州南部山区(今福建省平和县的长乐乡、秀峰乡、芦溪镇,永定县的湖山乡,广东省大埔县的大东镇、枫朗镇)一带燃起烽火,转战闽粤赣三省边界,致使“三省骚然”数载。


中国论文


明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十四日,时年45岁的王阳明被兵部尚书王琼举荐升任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剿匪平乱。十二月初二日,朝廷要求王阳明“着上紧前去”,用心巡抚。


明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十六日,王阳明赶到江西赣州,开府上任。他一到赣州,就采取“以治内为先”之策,行十家牌法,健全基层*权组织,有效切断“山贼”与民众之间的辎重物资、信息情报往来。同时从弩手、打手、机快中,挑选骁勇绝群、胆力出众的精兵,招募民兵训练,整肃*纪,打造一支围剿“山贼”的精锐之师。在王阳明运筹帷幄、排兵布阵、亲临督战之下,福建、广东两省官兵从正月十八日打响阳明巡抚南赣汀漳的首战――“漳南战役”起,到三月二十一日,历经两个多月的围剿,终于肃清了盘踞在闽粤交界山区数十年之久的山民暴乱,先后攻破了40多座山寨,擒获斩首“山贼”2680多人,俘获“山贼”家属1490多人,缴获众多的牛马辎重;妥善安置1235名“山贼”和2828名“山贼”家属。


明代中叶,由于藩王割据、内阁强势、宦官当权,导致内忧外患,民众时常起事,分庭抗争,与朝廷形成对立之势。对发生民众暴乱,朝廷大多调遣狼达、士兵清剿,之后,许多地方便以“地险民悍、民用梗化,应加以镇抚化导”为由,奏请添设新县。如明成化十四年(1478),福建巡抚高明清剿后溪南里的山民暴乱后,以山僻人顽、地险民悍,须镇抚化导为由,奏请朝廷批准,析上杭县五里十九图添设永定县。又如明宣德、正统年间,地处汀漳延泉四郡交界的九龙乡,多次发生山民聚众揭竿而起,攻城掠地,官兵虽屡次围剿,终因山高路险,难以奏效,疲于应付;明成化三年(1467),以九龙乡距州县绵远峻阻,赋税不供为由,奏请设新县加以控制;明成化六年(1470),从龙岩县九龙乡划出5里设漳平县。应该说,析划里图,添设新县的做法,为明王朝巩固地方*权、强化基层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促进了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


“漳南战役”之后,无论是省、府、道、县或是布、都、按各级各部门官员,还是当地的黎民百姓,甚至是得到安置的“山贼”及其家属,无不希望从此远离战火,社会安宁,安居乐业。因此,通过析划里图、添设新县,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民众安居乐业的目标,成为当时各级官员和民众的共识。正如王阳明所说“立县等事,关系地方安危,远近人心悬望,恨不一日而成”(见《王阳明全集》卷三十)。


正是期许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南靖县儒学生员张浩然等连名向漳州府要求以漳平、永定为例开设县治;而后,漳州府知府钟湘向福建按察司兵备佥事胡琏呈报府、县官员和民众的意愿,提出请求添设新县的理由和建议。认为,之所以产生民众暴乱的主要原因是,芦溪、长乐等地,远离县治,*教不及,民众罔知法度,才会肆无忌惮地劫掠乡村,酿成大祸。而当下,虽然平定暴乱,围剿贼患,肃清余贼,但这仅仅是一时之计,未非长久之策,应吸取明正德二年(1507)那次围剿之后未能立县,导致再次发生民众暴乱的惨痛教训,及时添设县治,控制贼巢,建立学校,移风易俗,方为长治久安之上策。建议在河头处(今九峰镇区)添设县治,分割南靖县清宁、新安等里,漳浦县二三等都管摄;同时将小溪巡检司移建到芦溪枋头坂(今芦溪镇漳汀村),再增加弓兵,点选乡夫,协同巡逻,便可起到“外足以控制饶平邻境,内足以压服芦溪诸巢”的作用。


福建按察司兵备佥事胡琏将漳州府、南靖县官员和民众的意愿转报给时任巡抚南、赣、汀、漳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王阳明,并提出相应的意见。认为,开建县治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途径,加上*民皆乐从,百姓自愿献出地皮、提供建材、义务投工,且事已举兴,势难中辍等现实情况,应及时奏请,加以引导。一方面要顺应民心,根据地形地势,合理规划街衢井巷;对民众占地建屋的,任便居住;县治衙门、学校、仓库、操场等相关设施,应及时规划并预留空地,待奏批准后再建。另一方面要协调镇巡等衙门共同商议,引起高度重视,悉心规划,周密部署,妥当安排,不得苟且雷同,致贻后悔。


王阳明接到福建按察司兵备佥事胡琏的呈报时,正好还在上杭、南靖督战,处理战后事宜。王阳明也认为建立县治是御盗安民的长远之策,但担心战事刚完,就上马实施建县这样浩大的工程,恐怕民众负担不起,引起民怨。于是,亲自深入到百姓当中访询,问计于民,得到的是“众口一词,莫不举首愿望,仰心乐从;旦夕皇皇,惟恐或阻”的答案。同时,王阳明还暗地派人到河头一带察看,尽管官府没有行令,但当地百姓已伐木畚土,开工建设,盼望早日建县。这些,让王阳明深切体会到,这里的百姓长期受到盗贼掠夺之苦,无不盼望建立县治。于是,在四月十三日班师回赣州的不久就上疏朝廷,奏请设县。


五月二十八日,王阳明拟制《添设清平县治疏》,既将漳州府钟湘、福建按察司兵备佥事胡琏上报陈请的事由转报朝廷,又提出了个人的意见和建议。认为,“乱乱相承”的主要原因是“县治不立,征剿之后,浸复归据旧巢”。建立县治可以收到“抚其背而扼其喉,盗将不解自散,行且化为善良”的功效,是“人心冀望甚渴,父老相沿已久”的“散盗安民”之策。加上2000多名“山贼”及其家属安置在河头,若人心一散,恐难以再凝聚起来,后患无穷。为此,恳请朝廷“俯念一方荼*之久,深惟百姓永远之图”,建议割南靖清宁、新安等里,漳浦县二三等都,添设一县。同时认为“河头者,诸巢之咽喉;枋头者,河头之唇齿”,小溪巡检司移于枋头坂,是势必相须,也应同步实施。


王阳明上疏后,先由户部审核,并提出“内开前项情节,即该本官勘处停当,具奏前来,相应依拟。合无本部仍行左佥都御史王守仁再查无异,准于前项地方添设县治及改移巡检司衙门”的意见,呈报正德皇帝御批。 收到朝廷批文后,王阳明当即下令漳州府要顺应民意,动用银两开工兴建。至于分割都图、议估工价等具体事务,由于距离赣州巡抚*门较远,难以遥控断判,就委托漳南道、漳州府自行查勘确定。随即,漳南道兵备佥事胡琏、漳州府知府钟湘、南靖县知县施祥等官员到河头大洋陂、芦溪枋头板等地分别踏勘建立县治、巡检司。同时明确,一是建设资金筹集办法:建设县城、巡检司所需的木材、石料、石灰、砖瓦等建材,先由漳州府及其所属县分的财库罚没款支付,若有不敷,再从其它渠道筹集处置,但绝不许动用*饷钱粮、摊派民众。二是具体组织实施分工:南靖县知县施祥负责建设县堂、衙宇、幕厅、仪门、六房、明伦堂、殿庑、分司、府馆、仓库、城隍、社稷坛等县治衙门,漳平县知县徐凤岐负责建设城郭。


明正德十二年(1517)十二月初九日,漳州府知府钟湘、南靖县知县施祥、漳平县知县徐凤岐等官员亲自到河头,告祀社土,伐木兴工。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城工程拉开帷幕。历经近一年的紧张有序施工,城郭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九月建成完工,县堂、衙宇、明伦堂、城隍、社稷坛等县治衙门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十一月建成完工。至此,一座崭新的县城矗立在闽南粤东的交界处。


平和县城的规模和基本构成是,城墙高1.8丈,内城周长563.4丈、外城周长596.3丈;建有雉堞(城上排列如齿状的矮墙,作掩护用)1284垛;设有4个城门并建鼓楼于城门之上 ,还设有东水门、南水门;建有窝铺20间。


与此同时,南靖县县丞余道带领木工、水匠师傅到枋头板(今芦溪镇漳汀村)建设巡检司,招募当地乡夫舂筑周围110丈的土城,督造巡司公馆、前厅、仪门、鼓楼、后堂各1座。


对于县名,王阳明在最初向朝廷奏请置县时的《添置清平县治疏》,所起的县名并不是“平和”,而是“清平”;到了明正德十三年(1518),鉴于“县名须因土俗”之律,在上书《再议平和县治疏》中,载明“询知南靖县河头等乡,俱属平河社,以此议名平和县”,才将县名起为“平和”。可见,平和县名是因县治所在地河头大洋陂属平河社,取“平河”的谐音而得。这点,在后来奏设崇义县、和平县时,也均依土俗之律议名。


鉴于县城、巡检司基本建成,加上新县的儒学、医、阴阳等衙门的印信全部铸成,王阳明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十月十五日,上书朝廷《再议平和县治疏》,既禀报建县筹备情况,又就县治疆域、官员配置、财粮裁拨等具体事宜进行请示,恳请朝廷“俯顺下情,乞敕该部(户部)议处裁拨,庶几量地制邑”。同时采纳漳州府知府钟湘建议,原议的漳浦县二都二图、三都十图,因距新县城较远,民众不乐意,就不分割纳入平和县的版图。


王阳明上疏后,不久就得到正德皇帝的认可,新县县名为平和县,并着手选派官员到任。新县所辖清宁、新安二里十二图。据《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记载:“正德十四年三月……己酉(十六日)……添设福建平和县并改小溪巡检司为漳汀巡检司”;“正德十四年六月……辛已(十九日)……增设福建漳州平和县主治于南靖县之河头大洋陂……”至此,平和县正式开县,首任知县罗干(字定本,江西永丰人,举人。明代理学家、状元罗伦的次子)走马到任。从此,中国的版图中就有了平和这一县名,开创了平和县近500年的辉煌历史,开启了一个“自强不息生和气,厚德载物扬和风”的全新县治。

1
查看完整版本: 硝烟散尽是平和3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