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简称第七版诊疗方案)。这一最新“国家版”诊疗方案新增以下表述: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新增一项确诊方法及相关标准:血清新型冠状病*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新增“目前有限的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结果显示出肺脏呈不同程度的突变;脾脏明显缩小;心肌细胞可见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少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浸润等多器官病变。
新版诊疗方案主要调整了以下内容:
1.防疫形势提示警惕境外输入病例:
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措施,我国境内疫情上升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大多数省份疫情缓解,但境外的发病人数则呈上升态势。
随着对疾病临床表现、病理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早诊早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医院感染,同时也要注意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传播和扩散。
2.传播途径:增加“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3.增加“病理改变”:以肺脏和免疫系统损害为主;其他脏器因基础病不同而不同,多为继发性损害。
4.临床表现:增加对孕产妇和儿童的临床表现描述。
孕产妇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接近;
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
5.诊断标准调整:
对流行病学史中的“聚集性发病”做出解释,即“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临床表现中的“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修改为“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确诊病例在原有核酸检测和测序基础上增加“血清学检测”作为依据。
6.临床分型调整:
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重型按照“成人”和“儿童”分别定义,成人的重型标准没有变化,增加儿童重型标准;
7.按照成人和儿童分别增加“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8.增加疑似病例排除标准:疑似病例排除需满足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且发病7天后新型冠状病*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仍为阴性。
9.治疗措施中,关于氧疗措施、抗病*治疗、重型及危重型治疗和中医治疗均有部分调整。
10.“解除隔离标准”改为“出院标准”:
出院标准增加“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改为“至少间隔24小时”。
出院后注意事项。鉴于有少数出院患者出现核酸检测复检阳性的问题,为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隔离,将“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改为“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同时要求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最新版诊疗方案详细内容↓↓
肺炎疫情实时动态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3月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例,新增死亡病例38例(湖北37例,内蒙古1例),新增疑似病例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重症病例减少例。
截至3月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例(其中重症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现有疑似病例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例(武汉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例(武汉例),新增死亡病例37例(武汉31例),现有确诊病例例(武汉例),其中重症病例例(武汉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武汉例),累计死亡病例例(武汉例),累计确诊病例例(武汉例)。新增疑似病例52例(武汉43例),现有疑似病例例(武汉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例:香港特别行*区例(出院37例,死亡2例),澳门特别行*区10例(出院9例),台湾地区42例(出院12例,死亡1例)。
湖北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大幅提升
截至2日24时,湖北医院家,当日新增出院例,累计治愈出院人,治愈率从2月12日的7.14%持续提升至3月2日的53.81%。这是记者从3日召开的湖北省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第38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说,湖北省在中央指导组的指导下,推动救治关口前移,解决患者收治难题;全力救治重症患者;预防轻症转重症,减少重症患者比例;全力提高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目前,全省各地市危重症床位配置基本满足救治需求。武汉市重症救治床位已由人等床转变为床等人。截至3月2日,同济光谷、医院等10医院共开放危重症床位张,其中负压ICU病床张,共收治危重症、重症患者名。武汉市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正在逐渐下降。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涂远超说,钟南山、李兰娟、王辰、*璐琦、张伯礼、陈巍、仝小林等10位业内著名的院士齐聚湖北,多支医疗队、超4万名医务工作者从全国各地支援湖北。其中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心血管科和麻醉科专家达到多人,援助湖北医疗队直接接管病区,在患者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云彦介绍,按照“四早”原则,湖北提升核酸检测效率,及时发现确诊病例,着力提高收治能力,加大建院增床力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当前湖北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发热病人人数持续下降;疑似病例和新增病例明显减少;密切接触者隔离人数持续上升;出院病例持续加大,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病亡人数持续下降;资源力量正在聚集,医疗救治能力稳步增强。”
杨云彦表示,虽然出现积极变化,但湖北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消化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增量风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控制;疫情防控仍具有不确定性,近期陆续发现一些无症状检测阳性患者,甚至极少数出院患者复检阳性的现象;老旧社区、特殊场所等地方还存在薄弱环节。
钟南山最新回应:疫情不一定发源在中国?
27日,在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的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介绍,我们更需要国际更大的合作。这是一个人类的疾病,不是一个国家的疾病。广州医科大学已经和国外大学等加强合作。
钟南山说,新冠肺炎和SARS有区别,除了肺纤维化等共同的特点外,这个病有突出特点:小气道里面非常粘的粘液非常多,阻碍了气道的通畅。这个我们还没有解决,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气道不通畅,容易导致继发感染。武汉危重病人病亡率接近60%。我们正想办法在解决缺氧问题,一些新办法在武汉尝试后,呼吸困难有所改善。
1、此次疫情传染性高1人能传染2到3人
钟南山表示,这次疫情传染性可能比以前高。虽然没有真的做一个统计,但判断大概一个人能传染2到3个人,重症病人传染性会更高一些,轻症的会比较低一些。一人传染2到3人,就说明传染非常快。
2、康复后感染率低
针对有些病人康复出院后再次检测出核酸阳性的问题,钟南山表示,出院后核酸检测“复阳”有多重因素,我们不能下绝对的定义。现在还不知道它的发展过程怎么样,要一边发展一边看。病*感染的规律都是一样的,一个康复病人再感染的几率很小,因为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
至于肠道粪便里头有残余病*,它有自己的规律,肠道比较长,可能残余没排出。现在的要害不是会不会再感染,而是会不会传染给别人,这是需要重点观察的。
3、一个月内研发出新药是不可能的
针对新药的研究,钟南山表示在十几天、二十天甚至一个月研发出新药是不可能的,这需要进行持续的科学研究。
4、疫情不一定发源在中国
钟南山表示,疫情预测模型首先要考虑中国,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发源在中国。
5、鉴别新冠肺炎和流感非常重要
钟南山表示,如何在很短时间内鉴别新冠病*和流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家症状相似,CT大同小异,这种过程很像流感造成的肺炎,并且每年有很多,所以有可能把它混在新冠肺炎中造成恐慌。
6、近80%急性传染病都来自动物
钟南山表示,从过去几十年发生的急性传染病的情况来看,接近80%都是从动物来的。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有的地方吃野生动物,一些动物所带的病*就往往会传给人。这一次来看,就有一些线索指向蝙蝠身上带的病*。另外一个就是有研究发现穿山甲含有高度类似的同源性病*。野生动物有不少都携带冠状病*,我不相信只是穿山甲,可能还有别的。
7、复工建议:工人双检测下水道保持畅通
针对近期很多地方复工复产,钟南山也给出了建议:一是工人上班之前必须要接受一次双检测:核酸的检测和IGM检测,两个检测结果能证明没有被感染,可以正常参与工作。另外,所有的工厂,自来水龙头、厕所下水道都必须保持通畅。
最新研究显示:华南海鲜市场不是新冠病*发源地
华南海鲜市场不是新冠病*发源地。如今,这一推论又有了新的有力证据。
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官方网站消息,其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和北京脑科中心的科研人员一起收集了覆盖了四大洲12个国家的93个新型冠状病*样本的基因组数据(截至2月12日),通过全基因组数据解析,追溯传染源及扩散路径。
研究发现,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是从其它地方传入进来,在市场中发生快速传播蔓延到市场之外;且新型冠状病*在2月12日之前,发生过2次明显的种群扩张,分别是12月8日和1月6日。
这一研究再次印证了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病*发源地的推论。
华南海鲜市场不是源头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寻找疫情的疫源地,确定病*的来源,进而更加有效地防控新冠病*,成为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