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别把肠癌当痔疮,4个真实病例揭示结直肠癌
TUhjnbcbe - 2023/4/21 19:41:00

在我国,每年有37万人患结直肠癌,平均每天超过人,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排在第5~6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其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40岁开始上升,60-75岁达到峰值。由于“便血”、“腹痛”是早期结直肠癌的重要症状,很多患者都误认为是痔疮发作或者是肠胃炎,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通过我院消化内科接诊的四个真实病例一起认识结直肠癌。

病例一:一家三代患肠癌,58岁的他未能幸免

58岁的张大哥,爷爷及父亲均因结肠癌去世。弟弟两年前肠镜检查时发现大肠多发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病检为腺瘤样息肉,哥哥1年前肠镜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癌,已行手术切除。半年前张大哥出现便血,在我院内镜中心查肠镜确诊为“直肠癌,结肠多发息肉”。追问病史,张大哥有30年的抽烟史,每天1包,喜饮白酒。

病例二:爱吃腌菜的胖大妈突发消瘦

62岁的王大妈,30年前因胆囊结石切除了胆囊,她体型肥胖,平常喜食腌菜、熏肉,曾在多次查体中查出血脂高,医生曾建议其控制饮食,但她一直未重视。1年前开始出现大便性状改变,但她当成是消化不良,未重视,近三个月出现消瘦,到我院门诊查肠镜,确诊为降结肠癌。

病例三:发现息肉未切除,遗憾发展为肠癌

58岁的范大叔,有25年的抽烟史,不酗酒,平时无肉不欢,但却很少吃蔬菜水果,身高的他,体重达到85kg,有高血压病。五年前因大便后滴血在我院查肠镜示内痔出血,乙状结肠多发息肉,其中一处息肉病检提示腺瘤样息肉。建议患者内镜下切除,但患者未重视,半年前出现便秘,再次查肠镜,考虑乙状结肠癌。

病例四:大妈长期焦虑失眠,被诊断为肠癌

50岁的姜大妈,有20年的焦虑症病史,15年前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在外院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虽然曾口服抗焦虑药物,但患者焦虑症一直控制欠佳,长期失眠,为了缓解焦虑症,长期抽烟,酗酒,三个月前出现左下腹痛,在我院内镜中心进行肠镜检查后,被诊断为乙状结肠癌。

通过以上四个典型的病例,我们对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1.家族遗传。遗传性结直肠癌在结直肠癌体系中占有重要比例,临床上依据有无多发性息肉病,可将遗传性结直肠癌分为家族遗传性息肉病和家族遗传性非息肉病两大类。病例一中的张大哥即属于这种情况。

2.饮食因素。研究发现高脂肪、少纤维饮食者,罹患结直肠癌的几率较高。而膳食纤维则能刺激肠的蠕动,同时也可缩短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减少粪便中致癌物质与肠黏膜接触的机会,将大便、*素尽快排出体外。另外,水果和蔬菜中除了纤维素能够有效预防结肠癌之外,所含维生素(A、C、D、E、叶酸)和微量元素可能有助于保护肠粘膜。病例二和病例三中的患者就均有饮食方面的高危因素。

3.不良生活习惯。研究发现,罹患结直肠癌的患者往往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常见的不良习惯有:缺少运动、吸烟及酗酒、生活过度紧张。吸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证实,而大肠腺瘤则是结直肠癌的高危癌前病变。研究结果表明:每日摄入酒精量多于30克将大大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生活过度紧张,可能导致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这些会造成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肠道蠕动减慢,造成食物残渣在肠腔停留时间延长,使得更多的致癌物被吸收,从而导致结直肠癌。另外,精神焦虑抑郁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使其对某些突变的上皮细胞监视清除能力减弱。以上四个患者均存在不良生活习惯。

4.癌前病变。

(1)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一般认为大部分结直肠癌均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性息肉看做是癌前病变。一般腺瘤越大,形态越不规则,绒毛含量越高,上皮异型增生越重,癌变机会越大。

△大肠息肉

(2)炎症性肠病。病例三中的患者即符合这种情况。

5.其他因素:胆囊切除。有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一般人群: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于年1月对《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更新中提出,从40岁起,一般人群应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高风险人群:包括不良饮食习惯人群,如长期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同时低纤维素饮食,包括新鲜的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的人群;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在一级亲属当中,包括兄弟姐妹以及父母,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史的人群,需要警惕结肠癌的发生,及早进行结肠癌的筛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在40-75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即使个人为中低风险,如1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推荐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10岁。

高风险人群都有哪些筛查方法?

1.对于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

2.对于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检查,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3.对于乙状结肠镜检查,建议每3-5年进行一次。

4.对于结肠CT成像技术检查,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

5.对于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建议每1-3年进行一次。

结肠癌可防可治,早诊早治是关键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绝大部分的结直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恶变的,如果我们及时发现并积极干预,就能阻断癌变过程。结肠镜检查是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结肠癌的最重要检查。因此,无论是高危人群还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要过分焦虑,大肠癌可防可治,积极治疗是最重要的。”东院消化内二科副主任许琳表示,得益于内镜的发展迅速,未发展成结直肠癌的肠息肉80%-90%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安全、恢复快,避免了外科开腹的创伤,为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健康生活,预防为主

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坚持体育运动。

2.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少吃腌、熏、烤制品,不吃发霉食物,低脂饮食,科学分配蔬菜和水果等纤维膳食。戒烟戒酒,保持乐观心态,积极调解生活和工作压力。

3.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不是从正常细胞一跃形成的,它有一个病变发展过程,这其中需要5-2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4.有高危因素及结肠癌家族史的更应该重视预防,建议每年检查1次结肠镜。

文/东院消化内二科许琳

采编/文化宣传部徐福强

校对排版/文化宣传部叶梓姬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把肠癌当痔疮,4个真实病例揭示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