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点ldquo绿rdquo成ld [复制链接]

1#
粤北韶关,丹山锦石,飞霞淌翠,被誉为北回归线同纬度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块绿洲。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这片坐拥绿色富矿的热土,不断点“绿”成“金”,推动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的70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市生产的煤矿、铁矿、铅锌矿、铀矿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新中国建设的行列,韶关也创造了“华南重工业基地”的辉煌工业史。然而,大量的开采使主要矿产资源濒临枯竭,年11月,韶关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北江上游,三江潮涌。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成为韶关自我革命的“落子活棋”。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韶关围绕省委提出的“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新定位,把韶关建设成为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色”担当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工业布局以及小三线工业建设开展以来,工业企业在韶关迅速聚集,广州、上海、北京、沈阳等地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涌入,广东省首台电风扇、首台洗衣机、首台台式电脑都诞生于此。年,韶关工业总产值达33.58亿元,位列全省第七,其中有色金属开采业、煤炭采选业等均居全省首位。这一时期,韶关成为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的重工业城市。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坚韧实干、追求卓越的“工矿精神”也逐渐厚植热土。然而,随着铁矿、铜矿、煤炭等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韶关户市直国有企业退出,2.3万名职工分流安置。随着广东省要求全面关闭煤矿的*策出台,韶关煤矿企业于年全部关闭,煤炭产业全部停摆。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之间,唯有爬坡过坎,才能荆棘突围——一场以转型发展为主线,维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系统,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改善社会民生的跨越,开始孕育着绿色发展的实践先声。在青山如黛,水网密布的粤北韶关,全市现有林地面积.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3.84%,森林蓄积量.08万立方米,三项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指标均居广东省地级市首位。踏着转型升级的春潮,一簇簇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的火花逐渐点燃。作为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全国重点林区,“绿水青山无价”成为生态建设的共识。美丽洁净的南水湖。资料图片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绿色生态屏障,成为韶关绿色发展锚定的首要任务——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高水平推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在碧水穿城、青山夹道的韶关,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烟花爆竹禁燃范围逐步扩大,扬尘整治取得实效,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同时,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纳入国家试点为突破口,实施4大类65项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流域生态、农田生态、城市生态等五大生态系统建设。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料图片年4月10日,韶关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力争到年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一部别具“绿意”的地方性法规《韶关市皇岗山芙蓉山莲花山保护条例》于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立法层面推动“创森”,守护“市肺”。此外,韶关以深入打造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为抓手,全面划定生态红线,年完成造林更新34万亩、森林碳汇造林5万亩,建成乡村绿化美化省级示范点个。对标国家公园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韶关不断增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当生态保护持续加强,绿意不断破土拔节,韶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值达到90%以上;年1至8月,全市纳入省考核的1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比例%,9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区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南岭群山脚下的韶关,“山清水秀、林草环绕、碧湖青田、城美人和”的宜居家园从理想照进现实。

点“绿”成“金”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

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这个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活力,还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创新力和区域竞争力,努力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借着工矿时代“扒山包,填沟壑”的勇气,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在全市上下形成热潮。“深耕”生态农林业——在优质稻、蔬菜、竹子、水果、畜禽、优质鱼六大主导产业,茶叶、油茶、中药材、花卉、蚕桑、*烟六大特色产业的“6+6”发展格局中,韶关不断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的农产品产销体系,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在全省率先推进林业碳普惠改革试点工作,在65个贫困村成功开发林业碳普惠项目;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乡村美与百姓富相得益彰。

韶钢高端工业线材套袋机,以自动化手段,推动3D(脏、累、险)岗位少人化、无人化,实现安全本质化,制造清洁化。资料图片

“拥抱”生态工业——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体系,挺起“韶关制造”的脊梁。年,韶关加快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技改项目个,技改投资完成61亿元;韶关国家级“绿色制造系统”、省重点实验室取得零的突破。“兴旺”生态旅游——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重点推进大丹霞等四大核心景区建设和市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深入挖掘韶乐、禅宗、姓氏、客家、瑶族、红色、生态等文化内涵。

丹霞街道瑶塘新村全貌。龙全明摄

随着全市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成为粤北韶关鲜活的生态注脚。在丹霞山脚下,昔日“落魄”的瑶塘新村,被纳入了“丹霞彩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工程,泥砖房逐渐被一栋栋徽派民居楼所取代,成为丹山脚下、锦水之畔的美丽乡村,年瑶塘新村共吸引游客入住10万余人次。经历了荒野上的艰苦作业,辉煌的工业发展,到矿产资源走向枯竭,继而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坚韧实干、兼容并蓄的精神仍在这片热土演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韶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腹地和屏障,正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实现与大湾区的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市场对接和错位发展,全力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推动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韶关力量。文字:韶关日报记者吴梦雁校对:彭令辉编辑:肖声扬责编:冯春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