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雷根平新时代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人民资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 杨静

学人小传

今年55岁的雷根平是陕医院副院长,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他专注于肾病的中医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在临床方面大胆创新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慢性病“虚实相因病机”新观点,创立六法并治肾病蛋白尿新方法,解除广大患者病痛。在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作为国家(陕西)中医医疗队临时*支部书记、队长,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其所带领的医疗队取得“零转重、零感染、零死亡、零返回”的骄人成绩。

6月底,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为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代表颁奖。其中,陕医院*委副书记、副院长雷根平被授予“全国优秀*务工作者”称号。至此,这位逆行武汉的抗疫英雄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从医30余年来,雷根平坚持工作在医疗、科研一线,拜名师、读经典、勇实践,追求卓越,以仁心仁术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谱写华章;矢志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用耐心传授学生知识,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心怀大爱,驰援抗疫,把名中医的荣誉书写在抗疫一线的实践中。

大医精诚

患者心目中的神医

在众多身份中,雷根平最看重“医生”这个角色。他注重经典理论的学习,专注于中医经典及医案类著作的研读,擅长运用中医原创的思路与方法解决临床问题。

“鱼离开水会死,我离了雷院长是真的难活,是雷院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患者唐爱云激动地说,“医院把他挖走了,看病就不方便了。”

今年68岁的唐爱云是雷根平多年来的患者。自幼体弱多病的她,34岁时检查出肺气肿、重症双侧支气管扩张,同时还伴有肺纤维化疾病,常年咳*脓痰、咳血。更让唐爱云感到无助的是,因每年多次住院,产生抗生素耐药,身体每况愈下。那时候的唐爱云辗转全国各地求医,每每得到的结论都是“没办法,让家人尽量悉心照顾,在病人不多的生存期内减少痛苦”。

年,一度绝望的唐爱云经人介绍找到雷根平。当时,她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不曾料到,在服用雷根平开出的6服中药后,身体出现稍稍向好的变化。紧接着,她又服用了70多副配方中药,病情明显好转。从那以后,唐爱云就成了雷根平的一名长期患者。无论唐爱云何时发来求助信息,雷根平都耐心开导并提供帮助。

不仅仅是唐爱云,雷根平对待每一名患者都是认真负责的。已经走上行*管理岗位的雷根平坚持每周上门诊,无论多晚都坚持看完最后一个门诊号。为方便患者就医,雷根平专门建立了一个医患群,若因有公务不能上门诊,他会提前一天在群里告知大家,让患者不跑冤枉路。在陕医院的门诊,提起雷根平,病人会竖起大拇指:“雷医生的方子神得很!”

范永兰退休前是一名私企管理者。10年前因乳腺囊性增生症,她做过手术,但是病情反反复复,一直依赖西药维持,药物副作用明显。两年前,范永兰的乳腺疾病复发,病情比较严重。无奈之下,范永兰经人介绍找到了雷根平。

“吃了雷院长开的中药,两个月后,乳腺疾病就减轻了很多,疙瘩也摸不着了。”范永兰心存感激地说。

雷根平始终一心为病人着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跟随雷根平学医的级研究生李月阳回忆,平日里,听病人说的最多的话就是“雷大夫真是个好大夫,开的药便宜又治病”。而且,他对家庭困难的患者从来不收挂号费。

30多年来,雷根平诊疗治愈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累计达10万余人次,年龄最大的有九十多岁,最小的只有两三岁。找他看病的患者遍布西北五省,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华侨和外国友人。

回顾30多年的行医经历,雷根平说:“始终不忘医生的初心,时刻把‘大医精诚’铭记在心,践行在医疗工作和服务群众健康当中。”

良师益友

学生生命里的恩师

作为导师,雷根平遵循“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准则,注重授人以渔。同时,他还以身作则,用一言一行为学生作好表率,成为学生敬重的恩师。

“雷根平教授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恩师,是我真正踏入社会,成为合格医生的引路人。”在中医院工作的石凯峰说。

石凯峰师从雷根平学习了三年时间。在这三年里,他感受到恩师的严谨、务实与创新精神。除了常见病,雷根平经常针对一些少见病、疑难病,从中医四诊、用药用量、病机转归等方面耐心给学生讲解,增强他们对学习中医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空闲之余,雷根平还会和学生一起背“伤寒”。石凯峰说,那时候,他和同学随雷根平跟诊时,都会备着一些“伤寒”的小抄,以防老师突然抽查。经过三年的努力,并在雷根平的鼓励和帮助下,石凯峰于年考上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博士,毕业后留在了北京。

贺怡丽年成为雷根平的研究生,加入“杏林雷声”大家庭。贺怡丽说,最难忘的是每次诊疗工作结束,雷根平还要坚持给学生们再补上一堂实践课,让学生们谈谈当天的诊疗体会和收获,然后他来逐一做具体点评,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疑虑和困惑,分析机理和病症转归。常常在不知不觉间,他们的讨论就到了华灯初上时分。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雷根平尤其注重对学生人文修养的培养,他要求学生与人打交道,一定要懂礼仪、守规矩。

雷根平说:“通常带教上门诊时或在生活中,在讲授专业知识之外,我还经常给他们讲我的人生经验和感悟,讲人生的格局、胸怀、追求。”

王婷是雷根平教授的开门弟子,也是受雷根平教导最多的学生。王婷曾在上学过程中遇到过不公平待遇,为此她心中一直有个解不开的结。雷根平得知后,通过事例向她开导道:“人生总会遇到各种不公平,要坦然面对,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就有不一样的感受。”在学术方面,王婷更是受益匪浅。王婷说,在诊疗实践中,老师总是鼓励她,不要局限思维。在临床跟诊过程中,老师不但让她看到了中医的疗效,也让她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

多年来,雷根平对学生无一不严格要求,悉心指导、耐心教诲,并且因材施教,先后培养研究生40余名。在学生的心目中,雷根平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人师表的好老师。

践行初心

逆行武汉的抗疫英雄

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迅速向全国蔓延。此时的雷根平,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缨。随后,作为国家(陕西)中医医疗队队长、临时*支部书记,雷根平带队医院,战斗在抗疫最前线。

医院是武汉唯一一所以中医院,由张伯礼院士任顾问,雷医院*委委员、第一副院长,主管医疗行*工作。

雷根平带头每天入舱查房,认真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发病、诊治、用药情况,迅速掌握全舱患者的第一手资料。

穿上防护服,雷根平和队友们无法实现平常的望闻问切。他们只有想办法用手机把患者的舌象照下来,传到外面的工作人员手机上,晚上再看手机上的图片,结合中医理论和自身诊疗经验,重新辨证开出中药方。其间,有一位75岁的男性无症状患者江某,服用雷根平的药方,一周后,肺部渗出完全吸收。听到这个消息,所有医护人员无比激动:无症可辨的患者有救了!这就是“江夏方舱3号方”,这个处方的配方颗粒药盒后来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雷根平根据第一手资料提出在一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个体化治疗,拟定了4个不同的中医治疗处方,经过专家组讨论,迅速在临床上使用,并做效果观察。通过验证,每一个处方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针对新冠肺炎病人不同临床表现拟定的方舱系医院五个病区,无一例转为重症或危重症。

从刚穿防护服的不习惯,到脱防护服的等待,以及等待期间的忍饥挨饿;从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一点点的摸索,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及流程……在医院奋战的37天,雷根平和队友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医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实现了“零转重、零感染、零死亡、零返回”的骄人成绩。

“我是一名临床一线的老兵,也是一名老*员,也就是做了医者应该做的。选择医生这个救死扶伤的职业,我就立志向先贤看齐,尽平生所学为天下苍生解厄除疾。”谈起那段难忘的经历,雷根平十分低调谦虚。-08-:00:00:0三秦学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