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肺癌比例的85-90%,其中ALK+NSCLC患者约占5%。据统计,年中国约有73万人患上肺癌,其中就有将近58.4万人为非小细胞肺癌,这当中又有3.27万属于ALK基因突变肺癌。相较无ALK基因突变的患者,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曾非常有限,出现脑转移的几率更高,直至ALK靶向药物出现,情况才得以改观。
01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是ALK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目前,已经上市的ALK-TKI(靶向药)包括1代的克唑替尼(Crizotinib);2代的塞瑞替尼(Ceritinib)、阿来替尼(Alectinib)、布加替尼(Brigatinib);以及3代的劳拉替尼(Lorlatinib)。ALK药物云集,有效率保证外,安全性也非常重要。癌症痛苦之余,平添药物不良反应后,会对患者治疗产生各种影响,包括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治疗信心,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最终影响到患者的临床疗效。下图中是三种常用ALK-TKI药物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的治疗停止[1]。使用克唑替尼的患者中竟有高达20%的患者出现药物停止的情况,阿来替尼中也有15%的药物中止情况。而部分ALK-TKI同样也可能会造成治疗性相关死亡发生。因此,药物的安全性是疗效之外患者朋友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