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编辑:谭厚敏
最近看到一篇年发表的综述
肺癌低剂量CT筛查:20年研究的证据
Review
Low-DoseCTScreeningforLungCancer:Evidencefrom2DecadesofStudy
尽管吸烟率逐渐下降,治疗也不断进步,但肺癌仍然是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多种其他暴露和条件也增加肺癌风险,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1.7至5.3倍增加)和肺气肿(2.4倍增加),肺纤维化(8至14倍增加),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2.6至7倍增加)或乳癌(10倍增加),曾患过结核病(1.5倍增加)或肺炎(1.6倍增加),肺癌家族史(2倍增加),以及职业接触石棉和许多其他物质,二(氯甲基)乙醚,铬,甲醛,镍、多环芳烃、硬金属粉尘和氯乙烯。
I期疾病的5年相对存活率,范围在50%~90%之间,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相比之下,存在远处转移的IV期疾病的5年生存期仅为3%~6%。这表明,如果在原发性肿瘤扩散之前能够发现并治疗,肺癌死亡的可能性可能会大大降低。然而,从年到年,57%的患者在诊断时有远处转移,所有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0.6%。自年代中后期以来积累的证据表明,对高危患者的低剂量CT筛查能够在早期阶段发现肺癌,并可降低死于肺癌的风险:在最高体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标准尺寸患者的3.0mGy,25厘米标准扫描长度,k因子0.mSv_mGy-1厘米-1,CT低剂量筛查的典型有效辐射剂量为1.0mSv或更少,是比较低的辐射剂量。而我们在CT检查日常工作中,每天都要与辐射剂量打交道,不同设备、不同检查部位、不同扫描条件,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不同,在每一个受检者的检查信息中,都有辐射剂量信息表。如何解读?(以飞利浦CT设备为例)找到它在患者检查信息列表中,可以找到辐射剂量信息表。辐射剂量信息表不同CT设备,剂量信息表格式不同,以飞利浦CT为例,一般下面有两种格式。
以下是对辐射剂量信息表中内容的简单介绍。
辐射剂量信息表布局剂量信息表分上下两部分,上方为患者资料信息区包括患者信息、检查信息以及总辐射剂量等。下方为辐射剂量信息区,包括扫描方式、辐射剂量等。辐射剂量信息表参数受检者的扫描剂量相关信息在剂量信息表上面都可以找到。剂量信息表中,比较难理解的参数主要有CTDIvol和DLP,这两个参数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辐射剂量存在什么关系呢?下面简单介绍如下:CTDIvol(CTDI:CTDoseIndex)CTDI(CTDoseIndex),单位:mGy,即CT在整个扫描范围内的平均辐射剂量。CTDIvol用来评价受检者扫描时单位体积所接受的辐射平均剂量。DLP(DoseLengthProduct)DLP(DoseLengthProduct)=CTDIVol×L用来评价受检者完成一次CT扫描总的辐射剂量。在评价某次扫描所用辐射剂量的高低,以CTDIVol为标准,因为去除了扫描长度的因素。而评价受检者接收辐射剂量的高低,以总DLP为标准,其代表了一次检查所有扫描序列的辐射剂量的总和。当然DLP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辐射剂量ED(EffectiveDose,单位mSv)两者之间的关系见下面公式:ED(EffectiveDose)=DLP×kk值(某部位器官和/或组织的权重因子)不同年龄,不同部位k值不同,见下表:有效辐射剂量(ED)的计算方法根据辐射剂量信息表中的DLP值以及受检者相对应的k值,可以计算受检者的总辐射剂量或单一某个序列的有效辐射剂量。
根据上表信息:
了解了剂量信息表中各个参数的意义,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就非常简单了。
小结
肺癌仍然是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对高危患者的低剂量CT筛查能够在早期阶段发现肺癌,并可降低死于肺癌的风险;CT低剂量筛查的典型有效辐射剂量为1.0mSv或更少,是比较低的辐射剂量。
评价每个个体所接受辐射剂量时,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全身有效剂量(ED)是较为合适的表达。
当评价不同扫描程序之间对特定器官(脏器)辐射剂量时,应当以CTDI_vol为表达,因为其代表整个扫描容积中的平均剂量。
篇幅有限,仅对辐射剂量信息表进行了简单解读,关于辐射剂量的详细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