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后也没特权,席琳迪翁患僵人综合征,罕见 [复制链接]

1#
重庆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

引言:《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演唱者席琳·迪翁也自曝患上了罕见的“僵人综合征”?令人唏嘘之余也再度揭示了大多数罕见病的现状—无法治愈,病人只能依靠药效相近的药物续命。为何罕见病研究会如此缓慢?罕见病人又能期盼怎样的一个未来?随着类器官芯片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一切似乎有了新的答案...

因一曲《Myheartwillgoon》而享誉世界的席琳·迪翁,近日在社媒上发布了一则长视频。这一次,传奇歌后并没有为歌迷带来重启演唱会的好消息,而是透露了自己患上罕见神经系统疾病——僵人综合征的消息。

视频中的席琳·迪翁一袭黑裙,依旧优雅端庄,但在谈及病情时还是眼含热泪,在她的描述中,这种疾病会让她不可控的肌肉痉挛,无法正常行走,甚至不能自如地按照习惯的方式运用声带。

对于歌者来说,没有比“不能正常地唱歌”更具大的打击了,但这位坚强的天后仍没有取消自己的巡回演唱会,她依然期待与歌迷们重逢。

为了重获登台的能力,席琳·迪翁每天都跟随运动医学治疗师恢复运动神经,尽管她也承认:“这将是一场长期的抗争。”

原因无他,治疗僵人综合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不说现代医学本就束手无策,由于是罕见病,相关研究进度也不像流行疾病那样迅速。在这点上,即使你是天后也没有特权,罕见病人,似乎总要在微茫的希望中等待救赎。

01天后也没有特权,罕见难治的僵人综合征

僵人综合征能有多罕见?据称,发病率仅有百万分之一。

疾病案例本就难寻,加上会出现动不了,肌肉僵硬等症状,所以僵人综合征也常被联想为渐冻症。

但是,相较于渐冻症因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无力、萎缩导致的“动不了”,僵人综合征则是一组以躯轴和下肢肌肉过度收缩,伴肌痛性肌肉痉挛为特征的综合征,它的关键词是“僵硬”。

早期发病时可能还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这种持续性或波动性的僵硬会向全身弥漫,让患者整个人就像一个雕塑般,活动受限,甚至无法弯腰。

与此同时,身体还会不受控制的痉挛。据悉,外界的刺激和情绪的波动,包括一些大声的噪声,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剧烈痛苦、惊叫、抽搐和心律不齐,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也将他们时刻置于危险之中。要知道,病发时的患者是缺乏应激性反应的,一旦跌倒,患者会像木头一般向前倒去,极易造成骨折等意外。

目前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与患者存在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相关。然而由于病例罕见,病因成谜,僵人综合征至今都没有特效药。

治疗原则为最大限度地控制僵硬和痉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医生会采取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方法,但效果十分有限。

靠药效相近的药物续命,或根本无药可用,是罕见病人的常态。一方面由于疾病相关数据少,且缺乏用于研究罕见病生物学和测试潜在药物的动物模型等因素,罕见病临床研究一直鲜有重大突破。

另一方面,药企研发罕见病药物的利润很低,为极少部分人专门研制一种新药,注定是一门亏本生意。即使研发成功,药物的最终售价也会让多数患者望尘莫及,如FDA批准的首款治疗血友病B成人患者的基因疗法—Hemgenix[1],每剂定价高达50万美元,创下了“全球最贵药物”纪录。

但罕见病人就该这么被放弃吗?僵人综合征等罕见病患者的未来又在何方呢?

02类器官“替身试药”,为罕见病带来希望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更何况,罕见病并不罕见。

全球记录了约多种罕见病,除了僵人综合征,还有我们较为熟悉的白化病、瓷娃娃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多发性硬化症等,这些疾病已经波及了全球.5亿人群,如果将他们的家庭也算在内,那么,被罕见病影响的人数只会更加恐怖。

与之相对的,是只有约5%的罕见病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和超60%的患者无法得到明确的诊断。可以说,绝大多数罕见病人与其家庭只能在疾病的阴影中踽踽独行。

为了逆转罕见病人所面临的困境,前沿医学其实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前文我们提到过,罕见病研究之所以迟缓,关键原因在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和准确模拟人类疾病的强大临床前模型。而得益于近20年间再生医学的发展,“类器官”成为了很多科学家心目中理想的“试药替身”。

类器官是一种由干细胞或器官祖细胞发育而来的,与体内的来源器官高度相似的“微型器官”。利用这种技术,科研人员可以用绕过动物模型,用患者实际的细胞在体外构建更准确的生物学研究模型。

可以搏动的心脏类器官

年,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研究团队曾利用多能干细胞系构建了一个“迷你肝脏”[2],虽然直径只有0.2毫米,却并不妨碍它具有肝脏特有的代谢功能。当脂肪酸被置于其中,研究者还顺利观测到脂肪肝的脂肪蓄积、炎症和纤维化病症变化过程。

这不但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疾病的原因,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测试新药效果与毒性的绝佳场所,为包括罕见病、癌症在内的各种疑难杂症提供了新的解决之道。

更令人期待的是,科学家还在研发类器官的“升级版”—类器官芯片,通过构建器官生理微系统,以预测人体对药物或外界不同刺激产生的反应,这种技术实现了从模拟“单个器官”到模拟“完整人体”的飞跃。

前不久,Hesperos公司和赛诺菲(Sanofi)就合作主导了全球首个完全基于“类器官芯片”以获临床前数据的研究[]。

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衍生的神经元和人类施万细胞(Schwanncell),生成了模拟两种罕见自身免疫脱髓鞘疾病的器官芯片模型—在此之前,两种疾病都因缺乏有效模拟疾病症状的动物模型而止步不前。

模拟罕见脱髓鞘疾病的类器官芯片

而在随后的实验中,类器官芯片重现了自身抗体对髓鞘的攻击过程,为科学家开发新型疗法奠定了基础,目前公司所研发的Sutimlimab已获FDA批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该项实验被赞誉为类器官芯片技术的里程碑,而随着类器官芯片的变革更新,相关研究也趋向于研究更复杂的细胞行为,展望未来,相信它会为更多罕见病的药物研发带来新的契机。

研究领域在不断开拓着新方法,而政策方面,我国也在努力让罕见病被更多人看见,比如年,中国首部《罕见病诊疗指南》正式发布,为种罕见病诊疗提供依据,以期改善罕见病的诊疗现状。

同时,随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年有7种罕见病用药通过谈判方式进入医保目录。其中,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原价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钠”,在遭遇国家“灵魂砍价”后,这款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物大部分费用可以报销,患者自费价格已降至.万元一针。

我们无法断定这样的降价奇迹会不会再度发生,也无法预测新兴技术的未来走向,但这两件事对无数罕见病人仍是一针强心剂,它们再次发出一个信号:罕见病人不应该被遗忘在角落里,他们应该被看见,也值得更好的明天!

写在最后:类器官研究是再生医学领域的一大热门,目前医学界已经成功完成迷你大脑、肝脏、肾脏和胰腺等复杂器官的打印,虽然还不能真正地替代人体器官,但随着技术发展,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器官也变成“零件”的未来,到时,无论哪个器官有问题我们都能进行替换,从另一种意义上实现生命的永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