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里可以根治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原创韩若冰返朴收录于话题#女科学家去哪了8个
“我真心认为,只要是一个相对比较健康的肺,感染新冠之后都是会恢复的。”
——汤楠
受访
汤楠(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采访
韩若冰
在肺研究领域,“肺再生”曾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不可能之事。这里说的再生,指的是肺脏损伤后的修复,包括肺泡(肺脏用来交换气体的单位)结构的重建和纤维化的消退。
去年疫情初期,国内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预后情况牵动人心,不少轻症患者也对自身肺部的康复前景忧心忡忡。
直到年7月6日,《细胞研究》(Cell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肺炎患者肺泡再生的文章[1],研究通过分析两名成年COVID-19患者的肺组织,观察到在病毒性肺炎感染后期,肺泡干细胞(AT2)能够增殖并分化为负责气体交换的肺泡I型样上皮细胞(AT1),表明急性损伤后的成年肺仍然拥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带领这项研究的专家,正是今天文章的主角——汤楠博士。
如今,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显示,一部分早期幸存者的肺正在慢慢自我修复。与此同时,如何促进肺的恢复和再生的研究也变得更加火热。汤楠认为,这确实是基础研究应当集中力量做的事情。
人物简介
汤楠博士于年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自年至今任该所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肺再生机制,以及重症、难治性肺病的病理及治疗。年,汤楠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年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分子病理学系获博士学位,-年期间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解剖发育生物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图片授权:汤楠
“我自己都忘了,当年的理想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
年医学本科毕业之后,汤楠进入西安医院,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几年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研究理想,她放弃了这份稳定的工作,赴美继续求学。在完成博士学位之际,她也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选择经费更充足的乳腺发育研究,而是凭借一腔热情进入了“冷门”的肺研究领域。回顾这些人生中的关键节点时,汤楠说,对她而言,做出这些决定并没有特别困难。
返朴:医生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已经是非常好的职业,您为什么又选择去国外求学?
汤楠:90年代末的时候我在国内读研究生,当时用的还是水浴锅的PCR,吱吱响还特别慢,我就特别渴望去发明这种技术的国家看看。美国那时候对我们来说还是传说里的,没有那么多信息接触的,现在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当时既然有出国的机会,我也一直挺喜欢做科研,就直接去了,没有太多稳定方面的考虑。
而且即便是在90年代末,好的医生也大都是做科研做得好的医生。医院已经很注重通过科研成果去评级,所以我觉得选择去做科研是顺其自然的,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想法。
返朴:您做医生的这段经历,对您以后做研究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汤楠:做医生的经历特别有用,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基于我对很多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在去听研究报告的时候,有时候能够听出其中和临床脱节的问题。
第二点,我觉得是因为自己学过医,所以很注重生理和病理方面的问题,不过从研究项目的全局来看,这样可能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毕竟,根据体内的分子生理工作,去找到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和相应的生化机制还是很难的。
返朴:您在国外后来决定往肺研究方面转的时候,导师有不同意见吗?
汤楠:我在UCSD的博士生导师叫RandyJohnson,他属于比较“放手”的导师,不会给你特别多的人生建议。不过我说了我博后申请了UCSF(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GailMartin实验室,Randy也会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想做气管分支发育,他说做乳腺研究也很好,经费更充足,“以后你就知道经费有多么的重要了”。但他也只是建议,并不会强烈反对我的选择——我们难道不就是因为兴趣才做科研吗?
返朴:您当时有考虑肺研究领域经费少的问题吗?
汤楠:我完全没有这个顾虑。第一可能真的是不懂,用现在的话说是“tooyoungtoosimple”。第二,我想在博后期间做开创性的研究。
我本来是做血管发育的,在器官形成过程中,血管会伴随着主要组织结构发展,就比如主要组织搭了一座楼,血管就像布线一样布好了,它是有一定规律的,后来我了解到,肺的每一个大气管都会伴随着一根血管往前走,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模型,是我当时特别想做的事情。所以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就是相信我一定会有所成就的,还是有点莽夫状的感觉,傻乎乎地就去做了。
近来有次回家,母亲拿出了汤楠大学毕业时的同学录。汤楠回忆说:“我们那代人的同学录,封面要写上自己的名字,最好贴张照片,还要写上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我没想到我当时的理想就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我觉得特别amazing!我都忘了自己曾经的理想。”
虽说淡忘了同学录上的“豪言壮语”,汤楠的工作和成绩都彰显了她未忘初心。博后期间,汤楠专注于肺脏发育,探究受精卵如何一步步发育形成肺的器官,加之对成年肺的结构和细胞组成的了解和兴趣,她逐渐发现了内心最喜欢的东西,那就是:做肺再生和疾病相关的研究。从年回国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来,汤楠不但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更是带领团队解决了领域内多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被预印本拒过,我的人生完美了!”
在汤楠还是一名医学生的时候,当时学界的共识是,肺一旦受损便不能再生。世界上第一篇报道成年人出现新的肺部生长的文章[2]发表至今还不足十年,可以说“肺再生”仍然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汤楠一直期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对这一领域产生兴趣,她喜欢与专科医生交流合作,也会带着问题和其他学科的专家沟通,学术上的拓荒不是茫茫黑夜漫游,而是互相照亮方向。
返朴: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