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险企信批质量评估得分:外资比中资高 小公司比大公司高
了诸多问题 年报。其中一家险企误将利润表计数单位元 写成万元 ,导致其净亏损被放大一万倍。这一错误被诸多媒体报道后,该公司随即发出致歉声明并进行更正。
同时,两家险企的首页年报编制日期显示为2012年4月15日 和2012年4月26日 ,这意味着两家险企提前预知了全年业绩。
此外,安信农险首次发布的2012年度信息报告存在关键信息缺失,其财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中,货币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详细内容均为空白,在本报提出疑问后,对方称是word转换成PDF格式时出了错,随后悄然更新年报信息。
由此可见,在一些细节方面,险企的信息披露还不够严谨。不过,这些信息看似细小,却也重大,关系着人们对一家险企的基本认知,以及对其信披态度的感受。
研究结果显示,险企在基本信息披露、披露时间、财务信息、风险管理信息等项目上失分较多。有的险企在规定的4月30日之前未按时披露信息,有的险企对监事的简历披露不完整,还有的险企对表内重要事项的明细和表外业务的说明不够重视,导致失分。
一般来说,按照监管规定,必须披露的信息险企都会披露,标准化项目的披露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一些非固定格式的内容,各险企披露的程度有较大差异。 张宁表示,今后,希望险企能做到信息披露更加透明,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信用评价、社会责任评价等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披露。
他指出,部分表外业务看似对公司当前发展影响不大,但其效果可能在一两年后,对这类表外业务,险企应进行充分的披露。同时,保险与消费者密切相关,但险企的运作,保险产品的设计又涉及到复杂的专业,一般消费者难以理解,所以,险企应该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充分、可靠,通过这一方式也可以建立起消费者对险企的信任,形成品牌效应。
本报将持续对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的方方面面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