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疫不过三年”。意思是再大的瘟疫,基本在爆发三年内就“偃旗息鼓”了。一方面,得益于人们在遭疫之后重视和预防,针对疫病用药,扑杀致病源头;
另一方面,疫病从刚开始的致死率高到逐渐变异,致命程度下降,同时人体会强化免疫系统对抗瘟疫;
再一方面,夏季温度逐渐升高,有利于消灭疫病,控制疫情传播。这让很多人开始期待今年有好事发生。
从前年开始出现以及这两年造成全球的“新冠病毒”,今年真的能够结束吗?想必很多人都是比较好奇的。
用“大疫”来衡量全球新冠疫情,妥妥的入选:
1、从范围分析,绝大部分国家出现病例有的反复被疫情“折腾”,目前仅有4个国家零确诊。甚至很多国家早已出现了变异株,这令人恐慌。
2、从人数上看,确诊病例早已过4亿,死亡总人数已超万,仍在上升中;并且疫情的传播速度相对是比较快的,让很多人避之不及。
3、从影响上看,每个国家经济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有些行业甚至伤及元气,面临破产以及倒闭的情况,有的人接种疫苗之后仍然被感染。
4、从应对上看,有的国家坚持抗疫,努力保障民众生命健康;有的国家选择“躺平”,不仅本国受损,还波及他国,极不负责任,甚至让人们在混乱中生活,无法保障自身安全。
5、从余毒上看,无论是早期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还是近期,新冠的轻症人员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身心健康都是饱受损伤,需要长期的适应和调养,来面临这些后遗症。
6、从对比上看,新冠疫情的“同族兄弟”非典,二十年前也引起不良影响和恐慌,但几个月后就消失了。新冠疫情目前仍然在全球发展,并且每天仍然有死亡人数。
新冠病毒有哪些后遗症?
1、肺部间隙质纤维化:主要累及部分重症肺炎患者,双肺弥漫性间质病变。当新型冠状病毒被清除后,会留下肺纤维化,表现为长期咳嗽、气短等症状。
2、肾功能损伤:病毒影响患者肾脏,可能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恢复后,出现慢性肾损害并影响肾功能。
3、嗅觉和味觉的变化:患有新冠病毒的患者,治愈后可能会出现嗅觉和味觉减弱,甚至消失的情况。
4、精神心理障碍:患有新冠病毒的患者,治愈后可能会出现焦虑、失眠、情绪抑郁等症状。
黄建平院士团队:新冠大流行将在年11月左右结束
近日,cell子刊上刊登了一篇由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团队发布的一篇关于“奥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将终结”的文章,预测得出结论:新冠大流行将在年11月左右结束。
该结论是团队通过使用GPCP(全球新冠肺炎预测系统)和改进后的SEIR模型来预测完成的,全球每天的COVID-19病例将只有例左右,所有确诊病例达到7.5亿以上。
图片来源:前沿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兰州大学疫情预测系统是由中科院院士黄建平、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黄忠伟领衔的团队自主研发的。
年6月以来,GPCP系统一共对国内爆发的疫情进行过30次预测。根据其发布的数据,准确率达到94.62%。
但需要强调该项预测结论是基于目前的大流行发展情况,如果未来产生了传染性更强的突变株,那么结果就会另当别论,也就是说,目前而言,新冠病毒仍然存在变异并且变异的次数比较多,人类是否能真正控制住?还是一个未知数。
新冠病毒目前还是比较严重的,虽然现在提倡大家尽早接种加强疫苗,但有些人仍然会在接种疫苗的情况下被感染,这足以证明新冠病毒能够攻击人的身体,很可能会带来多种后遗症,这个后果超乎人们的想象。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新冠病毒是否能够真正彻底消失,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真的发生了变异或者是传播速度更快以及通过多种途径散播,这是很难控制的,所以提倡大家尽早接种疫苗,并且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佩戴口罩,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或者乘坐任何交通工具都应该佩戴口罩,一般选用医用外科口罩。
2、注意勤洗手,手触摸了环境当中的任何物品都应该及时洗手,一般选择肥皂或者洗手液用流水冲洗。
3、手尽量减少触摸口、鼻、眼睛,尤其手触摸了外环境当中的任何物体之后,手禁止触摸眼睛、口和鼻子。
4、注意开窗通风,居家尤其是相对封闭、通风不好的房间,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一般保持通风半个小时。
5、减少人群聚集。在新冠流行期间,尽可能地避免人群聚集。
6、禁止到中高风险地区去旅行。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