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王蕊江晨人活一口气,如果肺出了大毛病这口气憋着比死还要难过。54岁的诸暨人宏叔(化名)是位有着16年军龄的退伍军官,转业后,更是位兢兢业业的财务科长。因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正常呼口气,成为了他难以企及的奢望。最近这一年,他已经完全离不开吸氧机。8月初,在浙江大医院肺移植中心,一场无ECMO辅助下的肺移植手术成功实施,宏叔恢复了正常的呼吸。如今,他已经顺利出院返回了工作岗位,出院前,他特地找到我们,录下了这段VCR让我们一起,聆听他“重生”的故事。54岁财务科长自述:一场小感冒让一切天翻地覆我是绍兴诸暨人,早年从军,脱下戎装转业后,医院的财务科工作。因为在部队也是从事财务工作,我吃得了苦、耐得住累,很快就当上了财务科长。年冬,当时正值年终,繁重的报表任务让我连续一整个月都没能好好休息。最忙的时候,我带着手下连续熬了3个通宵,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稍微眯上10分钟。也就是这一年,我开始频繁咳嗽。医院检查后,我被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呼吸科的同事反复叮嘱我要戒烟、住院休息,我也没当回事,总觉得从部队里出来,这点小毛病不算什么。抽了21年的香烟,哪里戒得掉!我烟照抽、酒照喝,就这样工作生活依旧,甚至体育活动也能正常进行。年12月,又临近年终。连续加班加点干工作,我感冒了、持续高烧,遵医嘱带药回家休养,辅之以中医治疗,此时生活还能自理,我对药物治疗充满期待、对很快重返工作岗位充满信心。谁也没想到,至此之后,我就再也没能回去上班。到今年5月,我的病情持续加重。无论如何休息,我始终呼吸困难,如果不佩戴呼吸机,从客厅走到厕所的距离,我都要气喘吁吁。我这么一个爱整洁、要面子的人,总觉得胸间压着块大石头,这“石头”堵得我无法行走、不能洗澡,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这期间,家人带着我辗转北京、上海、医院。医院的专家经过评估,都建议我抓紧做肺移植手术,并苦口婆心地讲明利害关系。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做肺移植手术,我非常恐惧,总想着通过药物能治好自己的病,拖延着不肯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住院。此前,医院呼吸科的资深专家建议,可以到浙大一院开展这个手术。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和向专家朋友反复打听,我了解到:浙大一院是全省最早的终末期肺病专业诊治中心,具有我省最早的肺移植专业资质。也是目前浙江省唯一能医院及拥有浙江省内唯一的肺移植专科。尤其是浙大一院肺移植科的学科带头人韩威力主任,是省内第一位具有肺移植资质医师和我省唯一的国家卫健委肺移植质控委员会委员。年,浙大一院全年移植手术成功率%,实现肺移植0死亡。患者术后3个月存活率80%,一例双肺移植术后15天即康复出院,创全国肺移植后最快康复出院记录。原来,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就能开展这项大手术,而且水平一流!这些信息,都在我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我因为气促、说话声音也十分微弱,一旦咳嗽,连续四五分钟停不下来,我一生要强,也忍受不了这种病的折磨,看到日渐憔悴的妻子满心牵挂、刚参加工作的儿子又为我四处奔波,我痛彻心扉。我尤其注意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浙大一院肺移植团队成功完成了全球首2例老年终末期新冠肺炎双肺移植手术,成功挽救了患者濒死的生命,在全球同行引起巨大反响。连如此严重的患者,都可以通过肺移植活下来,我为什么不可以?这让我对肺移植手术不再恐惧,甚至有些期待,期待通过手术也能收获新生,最终,我“破釜沉舟”到浙大一院肺移植科求医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肺移植来到浙大一院找到韩威力主任,韩主任看了CT片,当即要求我住院治疗,他担忧的神情和我以前并肩战斗的战友一样,这让我产生了无限的信赖。充分评估后,我因两肺广泛间质性病变伴感染,符合进行肺移植手术的指征。一个月后,广西的一位患者离世,心有大爱地捐出了自己的肺,供体是O型血,和我配型成功。韩威力主任为做这场肺移植手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手术非常成功!我也终于重新享受到自由呼吸的幸福!回去之后,我要尽快返回工作岗位,同时注重保健,希望再能多为祖国健康工作几年!肺移植用时2.5小时,出血不到ml回忆起自己患病、治病的经过,劫后余生的宏叔感慨良多。最近一年,随着“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病情的加重,他不能做体力活,一爬楼梯就气喘,呼吸急促,常常咳嗽,生不如死。浙大一院肺移植科主任韩威力主任医师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不常见却严重的致命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肺部组织会变厚、变硬,以致出现疤痕,使整个肺呈蜂巢状。移植过程中,肉眼可见患者的肺就像被一张厚厚的丝瓜筋所包绕或是变成了“马蜂窝”。由于IPF疾病认知率低,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误诊率高,确诊时间晚,有近一半患者在确诊后的2-3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低于30%,它常被称作“不是癌症的癌症”。肺移植手术的主要适应症之一就是特发性肺纤维化,在他接诊的这类患者中,有个别人病情断崖式加剧,还未能等到合适肺源,肺功能就急剧减退,从发病到呼吸衰竭、最终死亡不足一个月时间。8月9日深夜,广西一位逝者捐出了TA的肺,浙大一院肺移植团队马不停蹄,迅速组织医院取器官,同时进行各项移植手术准备。“等待供肺的过程也充满不确定性,一旦有了合适的供体,无论白天黑夜、周末节假日与否,天南海北也要去取!移植手术都要尽快进行,我们的任务就是救命!”韩威力主任介绍,供体的肺脏离体保存时间不能超过10个小时,缺血时间越长,肺的质量及器官接受者的预后越差,生存率越低。8月10日上午11点30分,宏叔被推进了手术室,由韩威力主任主刀,将他的第四、第五根肋骨切开,用撑开器将胸腔撑大,而后取出那颗“马蜂窝”一般的右肺。术前,韩威力主任团队对宏叔进行了充分的评估,考虑到他左肺能够进行充分的氧合,发生术中低氧血症和心脏停跳的风险较小,韩威力主任团队大胆开展无ECMO(体外人工膜肺)辅助下的单侧肺移植手术,既降低了宏叔的手术费用、又大大减少了出血量,以及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当光润的肺被放入宏叔的胸腔,精细吻合血管后,双肺重新开始工作,一张一合间,他又重新顺畅呼吸,让手术室里清冽的空气浸润整个胸腔。整个开胸、切肺、移植、关胸耗时不到2.5个小时,出血量不足毫升。下午2点,肺移植手术顺利结束。康复治疗,移植手术后的患者福音肺作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更容易与细菌接触,移植肺又处于失神经控制状态,无法通过咳嗽、排痰等方式减轻炎症反应,导致肺部感染的几率增高。“肺移植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抗免疫排斥关、抗感染关……一关关闯下来,后续的康复治疗依旧任重道远。这需要跨学科密切协作、需要科室间无缝衔接、需要医护间同心戮力,否则将前功尽弃。”韩威力主任说,浙大一院有一支专业与敬业并存、真心与爱心并重的顶尖移植与康复团队!8月14日,宏叔被顺利拔除气管插管,于17日转入普通病房,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浙大一院康复医学科的毛琳主管治疗师请示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陈作兵副院长后,当日为宏叔量身定制出详细的康复方案:1.双上肢屈曲。2.原地踏步。3.呼吸训练。4.踝泵运动。在出院前,宏叔早饭已经可以吃下一个包子、一个鸡蛋再喝掉一碗米粥,与生病时的气若游丝相比,他又恢复了往日洪亮的“大嗓门”,做康复动作时还为自己喊着年轻时在部队训练时的口号。“我们会实时对患者开展康复的评定——包括生命体征、呼吸功能、肌力等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像布置家庭作业一样为患者开出运动处方!”毛琳还是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重症与心肺物理治疗学组常务委员,她介绍,浙大一院康复医学科,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是全省康复医学的临床、教学、科研中心,承担全省的复杂疾病康复任务,康复学科水平医院前列。开设有重症康复、外科快速康复(ERAS)、运动康复、神经康复、心肺康复、盆底康复、乳腺术后康复和物理因子治疗等亚专科康复,团队成员均由优秀的高度专业化医护人员组成,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