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抗癌化疗篇化疗常见毒性有哪些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目前化疗药物均属于细胞*性药物,直接破坏细胞结构。在代谢差异上,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并无根本性不同,因此所有化疗药物都可不同程度地损伤正常细胞,从而出现各种*性。化疗*性分为近期*性(给药后4周内发生)和远期*性。

(一)近期*性。

(1)血液*性。

化疗的血液*性医学上称之为“骨髓抑制”,最常见,也是剂量限制性*性。由于存在血液*性,化疗药物用量不能随意加大,甚至部分病人因白细胞或血小板过低而不能继续化疗。化疗药物可诱导骨髓中分裂旺盛的造血细胞凋亡,主要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对红细胞影响较小。

(2)消化道*性。

化疗的消化道*性也最常见。

恶心呕吐。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或刺激大脑呕吐中枢可引起恶心、呕吐。呕吐按照发生时间分为急性呕吐(给药后24h内发生)、延迟性呕吐(给药24h后~1周所发生)、先期性呕吐(化疗前发生,属于条件反射)。

黏膜溃疡。是化疗药物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常发生给药后4~6天。严重者从口腔到肛门整个消化道黏膜溃疡,并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腹泻。化疗药物对肠道黏膜急性损伤导致肠道吸收和分泌失衡,引起腹泻。严重腹泻可导致电解质大量丢失,血容量不足,甚至危及生命。

便秘。多见于长春碱类药物,多西紫杉醇,米托蒽醌,以及5-HT3受体拮抗剂,吗啡类止痛药。

食欲缺乏。化疗后1~2天。

化疗药物最常见*性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性,主要原因是化疗对生长快的细胞具有很强的打击作用,癌细胞生长快,化疗能有效杀灭癌细胞。但是人体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细胞也生长快,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化疗药物的攻击。

(3)肝*性。

几乎所有类型的化疗药物都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肝损伤可以是急性、一过性的,如药物性肝炎、静脉闭塞性肝病。长期用药可引起慢性肝损伤,如肝纤维化、脂肪变性、肉芽肿形成、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

肝损伤常见的化验指标异常包括: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或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4)心*性。

由于蒽环类抗生素,特别是多柔比星(阿霉素)的问世,化疗药物对心脏的影响逐渐来日益受到重视。

心脏*性包括“急性心肌*性”和“慢性心肌病变”两大类。“急性心肌*性”可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一般可在停药后自行恢复。“慢性心肌病变”较为严重,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包炎等。

统计表明多柔比星的慢性心肌*性与总剂量密切相关: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总量为~mg时,心肌损害率0.1%~0.27%;每平方米总量达到mg时,心肌损害率高达26.8%~30%,因此强调总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mg以内。以前曾用过该类药物者、用药前心电图异常者、幼儿和年老患者、放射治疗可能包括心脏范围者,其多柔比星总量应限制在每平方米mg以内。同用环磷酰胺、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赫赛汀等药物,可能会增加心脏*性。

曲妥珠单抗本身可引起严重的心脏*性,如联用蒽环类药物,易诱发或加重慢性心功能衰竭。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性需要提高警惕,以预防为主。

(5)肺*性。

多种化疗药物可导致肺、气道、胸膜和肺循环系统的损伤,最常见的损伤为“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

(6)泌尿系统*性。

肾损伤。多由化疗药物直接损伤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或肾的微循环系统。比如顺铂(DDP)的肾*性最为突出,常发生在用药后7~12d。洛莫司汀(CCNU)、司莫司汀(Me-CCNU)可使肾小管萎缩,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引起肾衰。甲氨蝶呤(MTX)有直接肾*性,酸性尿加重肾损害。

出血性膀胱炎。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的代谢产物丙烯醛,直接接触膀胱黏膜,引起无菌性出血性膀胱炎。

(7)神经*性。

中枢神经*性。表现为急性非细菌性脑膜炎及慢性进展的偏瘫、失语、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异环磷酰胺和5-FU可产生中枢神经*性。

外周神经*性。包括感觉和运动神经损伤。感觉神经损伤表现为四肢末端感觉异常、感觉迟钝、烧灼感、疼痛和麻木。运动神经损伤表现为肌无力和肌萎缩,如影响自主神经,可出现膀胱张力减弱、便秘甚至麻痹性肠梗阻。紫杉醇类、长春碱类、铂类主要导致外周神经*性。如大剂量顺铂或长春新碱反复使用,可发生四肢末梢神经麻痹。具有神经*性的两种化疗药物联用,可加大神经*性发生概率,加重神经*性程度。如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妇科肿瘤时,神经*性易出现,易加重。

(8)皮肤反应。

脱发。化疗药物损伤产生头发的增殖期毛囊细胞,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脱发。

皮肤色素沉着角化增生。5-FU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博来霉素可导致皮肤色素沉着、角化增生,甚至指甲(趾甲)坏死脱落。

皮疹。如卡培他滨可引起手足综合征,表现为麻木、感觉迟钝、感觉异常、麻刺感、无痛感或疼痛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皲裂、硬结样水泡或严重的疼痛等。

回忆反应。以往曾经放射治疗过并发生过放射性皮炎的部位,在用放线菌素D(ActD)、阿霉素(ADM)、5-FU后,该部位会出现类似放射性皮炎的反应。

(9)变态反应。

部分化疗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紫杉醇等药物。

(10)免疫抑制。

大多数化疗药物是免疫抑制剂,也就是降低人体免疫力。

(二)远期*性。

(1)生殖*性。

主要包括致畸和不育。化疗药物可破坏细胞的染色体,引起胎儿畸形。许多药物如烷化剂可直接损伤性腺引起不育。白消安(BUS)、苯丁酸氮芥(CB)、环磷酰胺(CTX)、甲基苄肼(PCB)、长春碱(VLB)常引起闭经。CB、CTX还可致精子缺乏。

(2)第二原发肿瘤。

这就是化疗药物的致癌性,可发生新的癌症,比正常人的癌症发病率高20~30倍。发生在化疗后1~20年,高峰为3~9年,以白血病、淋巴瘤、膀胱癌最为常见。联合放疗时,第二癌症发生率进一步升高。

(三)局部*性。

有刺激性的药物,如ActD、地红霉素(DRM)、ADM、丝裂霉素(MMC)、氮芥(HN2)、光辉霉素(MTH)、长春新碱(VCR)、VLB、长春地辛(VDS)、异长春花碱(NVB)、依托泊苷(Vp-16)等静脉注射,如外漏常可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甚至坏死、化脓,可经久不愈而致肢体功能受限。5-FU等药物静脉注射后可在沿静脉走向处发生色素沉着。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化疗药物的*性侧重点不一样。如顺铂主要为消化道*性和肾损害,吉西他滨主要为骨髓抑制。应用吉西他滨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均常见。

同样是骨髓抑制,侧重点也不一样。如紫杉醇脂质体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而血小板降低少见。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同样一种化疗药物,在不同患者身上的不良反应也可不一样。对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有着很好的优势和疗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