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工智能平台发现抗肿瘤候选新药,有望提高 [复制链接]

1#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英矽智能获悉,这家企业最近利用人工智能平台pharma.ai,研制出了抗肿瘤候选新药isma。其靶点由ai发现,分子结构也由ai设计,有望成为全球首创的dgka(二酰基甘油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助力多种癌症的免疫治疗。

作为一家研发中心在上海的外资企业,英矽智能最近与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签订合作备忘录,意向加入全球营运商计划,加速新药研发流程。“我很喜欢中国,我相信世界的未来在中国。”英矽智能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扎沃洛科夫博士说,“在上海研发团队的支持下,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果。”

扎沃洛科夫博士(左)与任峰博士合作研发新药。

在上海张江科学城,英矽智能近年来布局了多条研发管线,覆盖肺纤维化、炎症、肿瘤等多个疾病领域。去年至今,在人工智能平台的赋能下,公司已提名9款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其中进展最快的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管线,已在中国和新西兰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临床前候选化合物isma是这家企业最新的研发成果。项目负责人陆洪福博士介绍,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展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如果把免疫系统比作一辆汽车,它既有油门又有刹车。每种免疫细胞的独特受体就像油门,可以与外来抗原结合,激活免疫反应。免疫检查点好比免疫系统的刹车,能对免疫系统进行调控,防止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导致的炎症损伤。

在肿瘤组织微环境中,由于t细胞的“刹车”(如pd-1)被肿瘤细胞产生的蛋白(如pd-l1)强行结合,抑制了免疫系统反应,从而制动了抗肿瘤反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活性,释放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刹车”,重新激活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效应,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疗法没有响应的患者比例很高。比如,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肝癌、尿路上皮癌等实体瘤,单药治疗的应答率仅为10%—35%,而且会产生耐药问题。

为此,英矽智能选择针对dgka研发抗肿瘤新药,因为在pd-1抗体介导的肿瘤治疗中,dgka可调控t细胞失能,破解pd-1抗体造成的耐药性问题。

英矽智能的端到端药物研发平台pharma.ai

在pharma.ai平台的ai靶点发现引擎pandaomics支持下,研发团队开始筛选可提高药效的新靶点。他们运用4个rnaseq(转录组测序)数据集和2个单细胞rnaseq数据集,计算结果显示,dgka抑制剂可以克服pd-1抗体的耐药性,扩大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答患者群体。在设计和评估了一系列化合物后,研发团队在15个月内提名isma为临床前候选药物。这种“人工智能制药”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药物发现模式。

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表示:“我们致力于利用端到端的人工智能平台,发现能提高肿瘤免疫疗法疗效的新策略,dgka就是在这种实践中发现的有望与pd-1抗体联用的靶点。”据介绍,这款dgka小分子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在多个小鼠癌症模型中表现出与pd-1抗体联用的协同效应。目前,公司正在推动isma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期待进一步验证它的抗肿瘤疗效。

    

栏目主编:*海华

        

本文作者:俞陶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